莲花获5亿美元融资:不易的成绩长远的下注
2025年8月19日,莲花跑车(Lotus Technology,纳斯达克代码:LOT)宣布获得5亿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融资承诺。
其中,莲花跑车与纽约投资机构ATW Partners签署最高3亿美元的可转债协议;控股股东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提供的最高16亿元人民币(约2.2亿美元)非循环信贷额度。
在全球资本趋紧、投资人愈发谨慎的当下,这笔资金谈不上“狂揽”,却已是一份相当不易的成绩单。不同于简单的借贷,它同时意味着国际投资机构和战略母公司在同一时间点投下信任票,对莲花电动化转型的潜力作出背书。
在美元降息周期尚未落地、融资窗口逐渐收紧的当下,能够以股权融资的形式拿到这样一笔承诺,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硬实力证明”。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莲花和吉利,到底在押注什么?
一、钱到账了,但代价不低
从外部环境看,Lotus获得这笔融资的难度极高。
在美元降息周期尚未落地、全球资本偏好回撤的大背景下,愿意投下5亿美元的机构并不多,更别提附带一整套严苛的契约。
例如,ATW的可转债设定了高利率、现金余额要求和9.99%的股权稀释上限,并不会一次性到账,首批只有1,000万美元,剩余2.9亿美元需要满足严苛的触发条件后才能分期解锁。
但无论如何,这笔融资对于莲花来说,依然是Vision 80复兴计划中的关键一步,是一场以长期主义为底色的战略举措。
在2018年提出的Vision 80计划中,莲花立下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8年品牌成立80周年之际,完成电动化转型,重返全球高端汽车的第一阵营,而要走完这条路,资金是不可或缺的“燃料”。
电动化的本质是“吞金”。莲花需要为全新的EPA高端纯电平台投入巨额研发资金,从电池、电机到高性能控制系统,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技术,每一环都是资本密集型赛道。哪怕背靠吉利,可以共享部分三电技术与产业资源,作为高端品牌,莲花依然必须进行独立的工程调校与性能开发,而这些恰恰是最烧钱的部分。
更大的挑战在于体系重建。
除了技术,还有体系建设的重压。莲花需要在欧洲、中国、美洲等核心市场重新搭建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体验店,完善充电生态。这些长期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却决定了未来的生死。再加上高昂的品牌建设成本,莲花必须通过赛事、活动、市场营销,在用户心智中重新与“速度”“赛道”“高性能”绑定。
上市带来了新机会,也带来了更大压力。莲花跑车科技于2024年2月通过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这为公司打开了融资渠道,但也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冷静审视。
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豪华品牌,资本市场已经不再为高烧的故事买单,财务指标的重要性被显著放大。莲花需要持续为投资者证明增长性和盈利前景,而5亿美元融资,是给公司争取时间窗口的“筹码”。
如果说Vision 80是一条登顶路线图,这5亿美元,就是维持在悬崖上继续攀爬的“绳索”。
二、资本下注,吉利的全球棋局再提速
看懂这笔融资,不能只盯着莲花,还得放到吉利的全球战略版图中去理解。
在吉利庞大的品牌矩阵中,莲花是位于塔尖的存在。它高于极氪(Zeekr)、沃尔沃(Volvo),直接对标保时捷,是吉利突破品牌天花板的核心抓手。对于吉利而言,莲花的战略价值并不仅限于销量或利润,而在于为整个集团“探路”:技术、渠道、用户体验、全球市场进入方式,都是通过莲花进行实验并积累经验的。
莲花是吉利体系内第一个全面转向电动化的高端品牌。它所开发的EPA高端纯电平台,未来可能成为吉利高性能产品的技术底座;它在智能化座舱、轻量化工程、空气动力学调校上的积累,也将潜在反哺到极氪等品牌。换句话说,莲花承担了研发风险,也分享了未来红利。
此外,莲花天然具备全球化基因。源自英国的品牌历史,让它在欧美市场拥有更高的品牌认知度和文化契合度,这是吉利向全球高端市场渗透的“破局点”。对于一个中国车企来说,直接推出新品牌进入欧美高端市场成本巨大、风险极高,而莲花则是现成的敲门砖。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融资环境紧缩的当下,吉利仍选择为莲花追加16亿元人民币信贷额度。吉利不仅在提供资金,更在传递一个信号:莲花是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容不得失败。
ATW Partners的参与,则是另一层信号。
国际资本对汽车产业的判断向来冷静,尤其在豪华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愿意在高风险赛道下注3亿美元,说明ATW对莲花的技术底蕴、品牌价值与母公司支持力有长期信心。
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选择在如此时点投入3亿美元,等于是给莲花和吉利的战略方向投下了一张信任票。这不仅缓解了莲花的资金压力,也增强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看,这5亿美元不仅是维系生存的“血液”,更是一种战略认证:国际资本和产业巨头在同一时间押注,意味着他们共同看好莲花在全球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未来位置。
三、时间买下来了,未来还得自己证明
融资到位并不等于风险解除。
莲花的产品正置身于最激烈的豪华电动车竞争中。以Eletre和Emeya为代表的新车型,直接面对保时捷Taycan(参数丨图片)、特斯拉Model X等成熟玩家,后方还有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新势力的崛起同样不容忽视:蔚来、理想、极氪等品牌正用丰富的高端产品和完善的用户体系争夺市场。
在这片红海中,莲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价值。它选择了回归初心,把“极致驾控”作为核心标签,延续轻量化和空气动力学的工程哲学,在纯电驱动与智能化的外壳下,保留赛道基因。这是它与众不同的优势,但也是一条高风险路径:如何让这种小众性能标签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增长,考验的不只是产品,更是战略。
问题在于规模与稀缺性之间的平衡。
2024年,莲花全球销量为12134辆,为了实现2026年EBITDA转正的目标,莲花必须提升产销规模以摊薄成本,但又不能稀释高端品牌的稀缺性与溢价。如何在维持身份感的同时突破市场边界,是一条极窄的独木桥。
这5亿美元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让莲花有机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迭代产品、扩展市场、重塑品牌,不至于被现金流和资本市场的短期压力逼入死角。资金本身并不能直接买来未来,但它可以为莲花争取证明自己的时间。
对于吉利来说,莲花的成败将成为检验其全球化战略的试金石。对于国际资本而言,这是一场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上的前瞻押注。对于莲花自己,这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残酷马拉松。
最终,能否重返巅峰,不取决于5亿美元的到账速度,而取决于产品力、品牌力和市场的三重合力。
至少现在,莲花还有时间,也还有机会。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