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丢失的4个点份额被谁抢走了?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2025年4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54.1GWh,同比增长52.8%;1-4月累计装车量184.3GWh,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GWh,同比增长88%。
在整体向好的行业环境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却连续下滑。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装车市场的份额下降了4.77个百分点。
1-4月,已丢近5个点
数据显示,今年1-4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为78.73GWh,占总装机量的42.9%。尽管仍位居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份额第一名,但相比去年下滑了4.77个百分点。
具体到4月,宁德时代装机量为21.2GWh,占总装机量的比重已不足四成(39.44%)。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正面临挑战,其市场份额被其他企业逐步蚕食。
那么,宁德时代丢失的这近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是被谁抢走的?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从装机量排名来看,比亚迪、国轩高科、瑞普兰钧等是受益者。1-4月,比亚迪电池装机量累计达到45.04GWh,占总装机量的24.54%,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79个百分点。尽管占比提升不明显,但鉴于比亚迪装机量规模大,产品成本低,已是宁德时代在该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
在比亚迪“电池+整车”高度协同的生产体系下,旗下电池产品不仅实现了对自有车型的大规模装配,也逐渐扩大了外供比例,获得了部分第三方品牌订单。这使其电池产品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也在市场影响力和外部认可度方面实现突破。
尤其是在磷酸铁锂电池市场,比亚迪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今年1-4月,比亚迪在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占据了三成份额,装机量达到45.02GWh,仅比宁德时代少了6个百分点。到4月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企业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已极为接近,都超过了14GWh。
有机构报告指出,弗迪电池凭借比亚迪强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支撑,实现了规模化效应,其电池产品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成本优势明显,这使得其在外供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除了比亚迪的强势表现,国轩高科(装机量占比5.21%)、瑞普兰钧(装机量占比2.23%)等第二梯队企业,1-4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国轩高科占比提升了1.51个百分点,瑞普兰均占比提升了0.5个百分点。
这种份额的重新分配也反映出整车厂商采购策略的变化。为了增强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同时平衡成本与技术性能,越来越多车企正推进“多电池供应商”策略。
宁德时代的领先技术和可靠产能依然具备竞争力,但在越来越重视成本优化和交付灵活性的市场环境中,单一优势难以长期维系。
新增长点在“海外”
在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宁德时代寻求突破的第二增长曲线。综合多方信息来看,宁德时代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全球知名度高。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国际市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超过30%,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产品竞争力强。宁德时代的产品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表现优异,能够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其最新一代CTP、麒麟电池和神行超充电池等技术,在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研发实力领先。宁德时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拥有大量专利技术。据公开资料,宁德时代季度研发投入常年在40亿元以上。
与全球知名车企合作广泛。宁德时代已与大众、宝马、奔驰等多家跨国车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从出口数据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市场表现亮眼。2025年4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4.5GWh,同比增长53.6%;1-4月累计出口量达到52.3GWh,同比增长28.9%。其中,宁德时代占据1-4月动力电池出口量一位,并保持着超50%的同比高增速。
而且,宁德时代近年来也在加速全球化步伐。其正在通过“本地化建厂+跨区域交付”的方式,增强海外服务能力。目前,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印尼等地相继建成或规划投产工厂,配套欧洲及东南亚市场的本地订单,并通过进一步拓展美洲及亚洲新兴市场,扩大其海外版图。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此外,储能业务的增长也在海外市场形成重要补充。面对海外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宁德时代积极拓展电力储能、电网调节等业务,在欧洲和北美储能项目中的参与度不断上升。这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也提升了其在国际能源转型中的参与深度。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宁德时代的增长动力将更多依赖国际市场表现,而海外业务的稳定性和拓展广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整体估值水平与产业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