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宝马M5 Touring评测:一台“喝油混动”+“皮卡体重”的性能wagon
还有哪款新车比最新款宝马M5背负着更多期待与争议吗?这个名号本身就承载着巨大的期待,而且想必你也听说了,这款新M5的“体重”确实惊人——轿车版重5390磅,旅行版更是达到5530磅。很多人对这款车早有定论,而且并不买账。
所以,带着期待去体验这款车是难免的。我能做的,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去感受M5旅行版,凭它的实际表现做出评判。长话短说:它令人惊艳,却也并非完美。
简单回顾一下,新款M5延续了上一代的核心配置——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8速自动变速箱、全轮驱动,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混动系统。地板下方装有14.8千瓦时的电池组,为一台夹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194马力电动机供电。综合最大功率为717马力,峰值扭矩738磅英尺,纯电续航里程为25英里。
M5开起来像台大号M3。宝马最新一代M Power车型的车头响应极为敏锐,操控平衡性极佳。我原本以为,以它的重量和尺寸,驾驶感受会截然不同,但实际体验却让我惊讶于它与M3的相似程度。它灵活得完全不像它该有的样子,即便在普通道路速度下,动力输出也能通过油门精准控制。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它庞大的体型仍会显露无遗,但把M5开上更快的流畅公路,它便尽显本色。抓地力惊人,通过座椅能清晰感知车辆的动态。就连转向手感也很出色,偏离中心位置时,转向力度的增加非常自然,能清晰传递前轮大尺寸倍耐力轮胎的抓地反馈。选装的8500美元碳陶瓷刹车表现同样优异,刹车踏板调校出色,你甚至察觉不到它在融合机械制动和再生制动。
优点:操控惊艳、动力强劲、混动系统融合出色、旅行车实用性/酷感
再说说速度。电机扭矩有助于提升瞬态响应,发动机如典型宝马风格般热爱高转。4.4升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的声浪也相当悦耳,8速变速箱换挡干脆利落,平顺且精准。M5的加速势头似乎永远不会衰减,轻松就能达到三位数时速。
但对于M5旅行版而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它的悬挂调校偏硬,有时甚至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宝马并未在此搭载任何花哨的悬架技术——没有可调防倾杆、空气弹簧,也没有保时捷那样的全主动悬架系统,只有钢制弹簧和自适应减震器。
减震器调校得当,但为了控制车重并让M5拥有像样的转向表现,弹簧和防倾杆的设定都相当强硬。路面伸缩缝都能给车厢带来明显冲击,在纽约市坑洼的街道上,M5简直舒适度尽失。
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宝马为何如此调校M5。对于这种类型的车来说,其操控表现令人惊叹,你时刻都能明确感受到自己开的是一台M Power车型。但话说回来,M5这款车,难道不应该兼顾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吗?作为一款豪华车,旅行版售价高达127,675美元。而事实上,更轻的M3反而有着更好的乘坐体验。
不过主要缺点也就这些了。另一个槽点是,除了常见的转向、悬架、变速箱等自定义设置外,混动系统还有五种模式,导致驾驶模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哦对了,测试车仅行驶9000英里后,驾驶座就出现了异响。
尽管这款车无疑是市场上为数不多需缴纳“油老虎税”的混动车之一,但混动系统确实有助于提升燃油经济性。至少在我日常的驾驶场景中——纽约市区高速和城市道路混合行驶,满电状态下加上该地区典型的较低平均车速,油耗能超过30英里/加仑。
即使电池耗尽,从韦斯特切斯特开回布鲁克林的途中,我也跑出了28英里/加仑的油耗。它当然比不上普锐斯,而且如果你激烈驾驶、用发动机给电池充电,油耗会高得惊人,但确实比我预期的要高效得多。
缺点:悬挂过硬、驾驶模式过多、需保持电池电量才能获得不错油耗
随着相处时间变长,我对M5旅行版越来越喜欢。我觉得旅行车的身份功不可没,不仅因为额外的实用性,更因为这种格格不入的反差感。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奇妙啊——竟然出现了一款体型庞大、马力超700匹的宝马旅行车,有着外扩的轮眉、巨大的进气格栅和亮橙色内饰。
它荒诞不经,却又酷得无可否认。这款马恩岛绿色的M5旅行版气场十足,甚至让E63旅行车和RS6 Avant都显得低调了。它赢得了无数正面关注,因为路上没有其他车和它一样。网上对这款车的诸多吐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现实里人们并不那么在意参数表。它有种魔力——每次我下车后,都会忍不住回头看它一眼。
乘坐舒适性确实是个大缺点。在路况好的道路上还能接受,但如果你住的地方路况糟糕,那它就太煎熬了。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渐渐爱上了这款M5。
从工程角度看,没有其他车能如此令人惊叹,同时又十足古怪。一台转向如M3般精准的M5,一台“喝油如喝水”的混动车,一台加速堪比超跑的实用旅行车,一台重量堪比全尺寸皮卡的性能车。它荒诞至极,却又精彩绝伦。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