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企业

股价暴涨41%短期止血,沃尔沃将迎“造血”大考

2025-10-28 08:06 来源: 盖世汽车

当一家老牌车企的股价在三个月内狂飙41%,当毛利率曲线以陡峭的姿态向上攀升时,资本市场在短暂的欢呼后,必然会陷入更深的审视。

沃尔沃,这个源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在吉利入主十余年后,正展现出其强大的短期“止血”能力。

战略聚焦、降本增效……一系列外科手术式的改革,让其财务报表迅速回血。2024年第三季度,其营收与利润数据远超市场预期,报告期内营收为864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6.9%;息税前利润为64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0.3%;息税前利润率为7.4%。

上述财报成为驱动股价飙升的核心引擎。沃尔沃股价在斯德哥尔摩一度上涨41%,创下上市四年来最大盘中涨幅。

然而,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深层的焦虑。当所有“节流”的短期红利被释放殆尽,当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而来,沃尔沃的叙事逻辑必须从一场精彩的“盈利修复战”,升级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可持续增长故事”。

它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将暂时的“输血”成果,转化为内生性的、强劲的“造血”能力?这不仅关乎股价的短期波动,更关乎这个近百年的品牌在电气化时代的路径探索。

 “闪电战”的红利与边界:短期“止血”

沃尔沃的“好消息”称得上是“突如其来”。

股价大涨41%之时,不少散户在股吧里“上蹿下跳”,纷纷追问:沃尔沃到底发生了什么?

散户的疑问存在合理性。毕竟从销量基本面来看,在今年上半年,沃尔沃还一度低迷。

今年6月份,沃尔沃全球销量为62,858 辆,较去年同期下降12%,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其中,其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下跌26%,占总销量的22%。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电气化车型整体销量下降19%,占总销量的44%。

今年1月至6月,该公司累计全球销量为353,780辆,同比减少9%。

甚至进入今年第三季度,沃尔沃的销量也呈现低迷状态。

股价暴涨41%短期止血,沃尔沃将迎“造血”大考

图片来源:沃尔沃汽车

今年7月份,沃尔沃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4%至49,273辆,为今年以来单月全球销量最大跌幅。这是沃尔沃汽车连续第五个月出现10%及以上的销量下滑。

其中,沃尔沃电气化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7月的全球销量同比下降21%,占该公司当月全球总销量的45%(纯电动车型的占比达2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占比则为23%)。

今年8月份,沃尔沃全球销量同比下降9%至48,029辆。其中,沃尔沃电气化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8月的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7%,占该公司当月全球总销量的43%(纯电动车型的占比达2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占比则为23%)。

从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减少9%,到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应声暴涨41%,沃尔沃在短短一个季度内,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资本市场逆袭。

这背后,并非销量的爆炸式增长,而是一场以“利润”为绝对核心的“闪电战”——一场深刻的内部改革与精准的外部协同。

这场战役的核心目标明确:不计代价地稳住现金流,提升毛利率,向资本市场证明其生存能力与运营效率。

今年4月,曾引领沃尔沃汽车走出困境并成功上市的掌舵人,塞缪尔森重新任职CEO。

据悉,塞缪尔森于2010年加入沃尔沃董事会,并在2012年至2022年十年间担任沃尔沃汽车集团CEO,任期内他推动了沃尔沃的品牌复兴、电气化转型、全球市场拓展及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让这一北欧豪华品牌一路上扬。

此次重归沃尔沃,塞缪尔森曾对媒体表示,之所以今年重新接手沃尔沃,是因为收到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邀请。

这一次,他的任期是两年。

股价暴涨41%短期止血,沃尔沃将迎“造血”大考

图片来源:沃尔沃中国区官网

彼时,有外界分析称,塞缪尔森的核心任务之一即利用吉利供应链降低成本,应对美国关税与欧盟反补贴税压力。首先,塞缪尔森需平衡电动化投入与短期盈利,或加速混动技术迭代,同时利用吉利供应链降低成本。其次,在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的价格战及新势力的智能化冲击,沃尔沃需重新定义豪华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萨缪尔森可能重启与吉利的协同,例如共享SEA浩瀚架构或三电技术,同时加速欧洲本土化生产以规避关税风险。

上任不久,塞缪尔森第一把“大刀”就砍在了人员成本上。

4月29日,沃尔沃公布了一项削减180亿瑞典克朗(约合19亿美元)成本的计划,并暂缓部分投资,同时警告裁员“不可避免”。根据其最新财报,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拥有4.35万名全职员工和3000名劳务派遣人员。

塞缪尔森当时表示:“汽车行业正处于充满挑战的时期。为应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改善现金流,并从结构上降低成本”。

随后在5月底,沃尔沃宣布,将裁员3,000人,其中大部分为白领岗位。此举是该公司此前宣布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应对高成本、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以及贸易关税不确定性等挑战。

沃尔沃在声明中表示,此次裁员主要影响瑞典的办公室岗位,约占其全球办公室员工总数的7%。受此消息影响,彼时沃尔沃股价在斯德哥尔摩股市一度上涨4.9%。

7月14日,沃尔沃宣布,因部分电动车型延期及关税成本攀升,该公司拟在今年第二季度计提114亿瑞典克朗(约合12亿美元)的一次性非现金减值支出。在总计114亿瑞典克朗的减值中,预计40亿瑞典克朗将影响销售成本,而剩余大部分金额则将影响财务报表中的研发费用。

沃尔沃在声明中称:“此次减值主要源于对EX90纯电动SUV和ES90纯电动轿车平台相关预期销量及计划生命周期盈利能力的调整。”同时,该声明指出,此次减值还反映了过往重大上市延期及后续额外开发成本的影响。

这反映了沃尔沃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执行风险(项目延期) 和外部环境风险(地缘政治和关税)。公司通过此举“洗了个大澡”,把潜在的包袱一次性处理掉,为未来的轻装上阵做准备。

如果说内部改革是沃尔沃修炼的“内功”,那么与母公司吉利的深度协同,则为其提供了应对外部冲击的“护城河”,尤其是在应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上。

美国等市场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或相关零部件施加了日益严苛的关税壁垒,这对任何具有全球业务的汽车公司都是严峻挑战。然而,沃尔沃凭借其独特的股权结构——一家由一家中国公司控股的瑞典品牌——和早已布局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展现出了令许多竞争对手羡慕的灵活性。

一个关键的举措是,沃尔沃通过增加比利时等中国以外工厂生产,巧妙地绕开了贸易壁垒。

比如,EX30的销量下滑曾一度导致沃尔沃今年第二季度出现100亿瑞典克朗(约合10亿美元)的运营亏损。塞缪尔森曾表示:“EX30车型几乎不可能实现任何形式的利润空间,我们已无法继续进口该款车型。”

但自今年4月份起,沃尔沃EX30不再由该公司位于中国张家口的工厂进行生产,转而由其位于比利时根特的工厂进行生产,并面向欧洲市场进行销售。塞缪尔森表示:“我们应该能回到关税上调前EX30车型所达到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水平。”

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供应链弹性,确保了其产品在美国这个利润丰厚的关键市场上,依然能保持价格竞争力,从而守住了宝贵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这种能力,是许多根植于单一区域的品牌所不具备的,它体现了沃尔沃作为“全球性公民”在乱世中的独特优势。

这场“闪电战”无疑是成功的。它证明了沃尔沃在面临短期市场波动和政策风险时,具备快速反应和自我修复的能力。然而,任何资深投资者都明白,任何“节流”措施都有其效应边界。裁员有极限,当人员精简到影响正常运营时,将适得其反;供应链优化有尽头,当所有可能的成本都被挤压后,进一步降本将变得异常困难;运营资本的优化也存在周期性的天花板。

当所有容易砍掉的成本都已削减完毕,增长的源泉又将指向何方?资本市场在为这份亮眼的季报鼓掌时,内心真正的疑问是:沃尔沃的下一站,靠什么驱动?这场“止血”战役的红利,其边界已然清晰可见。

电动化的“收获期”与“深水区”:长期赌注

短期“止血”靠管理,长期“造血”则必须依靠清晰的战略方向和强大的产品力。

对于沃尔沃而言,这个方向早已锚定:全面电动化。

塞缪尔森曾在访谈中表示:“站在当下的时间点看,沃尔沃汽车若要完成2025年纯电销售占比50%的目标,难度极高。”

一个好消息是,今年前三季度,沃尔沃新能源汽车(包含纯电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占比已达到44%,这是一个足以让许多传统豪华品牌艳羡的数字。

它标志着沃尔沃的电动化转型,在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培育后,已经率先进入了初步的“收获期”。但“收获期”也意味着进入了竞争最残酷、最考验综合实力的“深水区”。

且这一数字早有迹象。实际上,在8月份的时候,虽然沃尔沃电动化车型销量有所下滑,但由于大多数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并超过传统内燃机汽车,沃尔沃汽车的大部分研发工作仍坚定集中在电气化上。

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XC60是沃尔沃最畅销的车型,销量达17,366辆(2024年同期的销量为14,723辆);紧随其后的是沃尔沃XC40/EX40,销量为9,404辆(2024年同期的销量为10,668辆);沃尔沃XC90则以7,572辆的销量位居第三(2024年同期的销量为7,292辆)。

股价暴涨41%短期止血,沃尔沃将迎“造血”大考

在沃尔沃的电动化蓝图中,两款车型承载着其从“电动化普及”走向“电动化引领”的重任,它们将是测试市场反应的试纸。

9月26日,沃尔沃推出了定位为“豪华超混第一车”的全新车型XC70,26.99万元起,这一价格低于同级豪华品牌主流混动车型,并且与一些新势力品牌的同级别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在配置上,XC70搭载的“四擎四驱”系统,包括1.5T混动专用发动机、3DHT混动专用变速箱以及P1+P2+P4三电机布局,系统综合功率高达340kW,百公里加速最快5.28秒,纯电续航超200公里(CLTC工况),综合续航突破1200公里。

这款车型的上市,在价格与尺寸上填补了XC60与XC90之间的市场空白。

股价暴涨41%短期止血,沃尔沃将迎“造血”大考

图片来源:沃尔沃汽车

明年1月份,沃尔沃还将推出首款采用SPA3纯电平台开发的车型——EX60,该款车型将提供单电机两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选择,WLTP工况最大续航里程将会超过700公里。

沃尔沃工程与技术负责人Anders Bell强调,SPA3平台“100%纯电、100%沃尔沃”,并非采用吉利集团的共享架构。

EX60的成功与否,将是检验沃尔沃纯电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品牌吸引力的“试金石”。它不仅要有一流的制造工艺和安全标准,更需要在智能座舱的流畅度与创新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可靠性与先进性、以及充电补能体验等核心领域,展现出足以让消费者放弃其他选择的差异化优势。

随着EX60的加入,沃尔沃在欧洲市场的电动产品线将覆盖EX30、EC40、EX40、EX60、ES90和EX90等多款车型,中国市场还将增加EM90 MPV

然而,进入“收获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电动化是一场马拉松,前期的高投入是常态。

沃尔沃目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电动业务本身实现盈利,而不仅仅是依靠日渐萎缩的燃油车业务为其“输血”。这意味着,它必须在规模化(以摊薄研发和平台成本)、技术创新(以维持溢价能力)和极致的成本控制(以应对价格战)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将44%的电动化渗透率,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贡献,是沃尔沃从“止血”到“造血”过程中最关键的跃迁。

如何从从“修复”走向“增长”?

财务数据修复、电动化高歌猛进——沃尔沃的故事脚本似乎正走向完美。

但水面之下,暗流依旧汹涌。要实现从“修复”到“增长”的质变,从一家“运营良好的公司”蜕变为一家“充满增长潜力的公司”,沃尔沃还需要闯过多重关卡。

正如前文所述,沃尔沃通过与吉利的协同,巧妙地规避了短期的关税冲击。但这终究是一种“战术性”的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今天有效的方案,明天可能因一纸新政而失效。

当国际贸易环境中的“灰犀牛”不断,沃尔沃的长期解决方案必须是系统性的生产与供应链本地化。

其被传将在美国工厂生产汽车,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股价暴涨41%短期止血,沃尔沃将迎“造血”大考

图片来源:沃尔沃

7月份,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Charleston)西北部里奇维尔(Ridgeville)的工厂,沃尔沃汽车将于2027年1月开始生产中型跨界车XC60;沃尔沃全尺寸跨界车XC90则计划于2028年10月投产。目前,这两款车型均从瑞典进口至美国。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沃尔沃预计每年在美国生产约6万辆XC60和5万辆XC90,几乎将达到南卡罗来纳州工厂15万辆的年产能上限。

这将有助于沃尔沃规避关税。

还有消息称,沃尔沃还可能利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大型电动轿车ES90,以出口到其他国家。据悉,ES90将与已在南卡罗来纳州生产的EX90跨界车共享SPA2平台。

未来,沃尔沃或许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全球生产布局,形成欧洲(主要面向欧洲市场)、北美(主要面向美洲市场)、亚太(依托中国供应链,面向中国和新兴市场)三足鼎立、相互备份的制造体系。同时,加速供应链的本土化供应。

这是一项需要巨额资本开支、长周期投入的战略性工程,但也是全球化豪华品牌在当今这个“碎片化”时代必须构建的“免疫”体系,是保障其业务连续性和盈利稳定性的基石。

此外,在燃油车时代,沃尔沃的“豪华”建立在“安全、环保、低调内敛”的北欧格调上,吸引了一批高知、理性的精英用户。但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豪华的定义正在被特斯拉和来自中国的新势力们猛烈颠覆和重构。“智能座舱”的算力与生态、“自动驾驶”的场景覆盖能力、“用户运营”带来的归属感与直接服务,正成为新的豪华标签。

沃尔沃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电动化市场建立并巩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豪华品牌认知? 它不能简单地跟随,必须完成一次品牌的进化与升华。

结语:

沃尔沃用一场漂亮的“闪电战”,证明了其作为一家成熟企业的韧性与效率。果断的“节流”措施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也向资本市场展示了强大的执行力。

但“止血”的成功,仅仅是漫长复苏之路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战略的坚定性转化为产品的市场爆发力,将品牌的传统优势进化为智能电动新时代的独特竞争力,将全球化的布局锻造为抵御地缘政治风险的坚固铠甲。

前方的道路已然清晰:深化电动化转型,确保EX60等关键车型一炮而红;突破智能化壁垒,让安全与科技深度融合;重塑豪华品牌内涵,让北欧智慧成为电动时代的稀缺品;构建多元盈利模式,降低对硬件销售的单一依赖。

这是一条更具挑战、更需要耐心和远见的道路,也是所有志在未来的传统车企必须经历的“涅槃”之旅。

对于沃尔沃而言,短期股价的涨跌终将平息,而唯有构建起内在的、可持续的“造血”机制,才能在百年汽车产业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变局中,不仅存活下来,更能焕发新生。它的下一步,将是对所有传统豪华品牌转型成色的关键检验。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