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企业

买断极氪,吉利赌一个更大的未来

2025-05-08 12:07 来源: 盖世汽车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宣布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智能科技剩余股份,这项较纽交所最新收盘价溢价13.6%的交易完成后,吉利将实现对极氪的100%控股。

这绝非简单的资本运作,而是吉利践行《台州宣言》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股权集中重构技术研发体系、供应链网络和品牌矩阵,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护城河。

回望2007年《宁波宣言》确立"技术立企"战略至今,吉利已完成从低价车制造商到技术驱动型企业的蜕变。此次整合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从"多品牌扩张"的粗放增长阶段,迈入"精耕细作"的效率竞争时代。

买断极氪,吉利赌一个更大的未来

图片来源:吉利

一个吉利

2007年,吉利汽车以《宁波宣言》为战略转折点,毅然撕下"低价车"的陈旧标签,全面转向"技术攻坚、品牌重塑、品质跃升"的三维战略体系。这一转型的深层动因,源于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突破800万辆大关时,自主品牌均价长期徘徊在8万元以下,深陷"低价竞争-质量下滑-利润微薄"的恶性循环。

彼时,吉利通过战略性收购沃尔沃汽车、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等国际优质资产,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研发网络,并依托帝豪EC7等战略车型实现品质突破。

2014年的品牌架构重构堪称战略落地的关键战役。彼时,吉利旗下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子品牌存在严重的资源内耗,渠道冲突频发。通过实施"一个吉利"战略,企业将产品线重构为博系(高端)、帝豪系(主流)、远景系(经济)三大矩阵,形成清晰的价格带梯度。战略调整成效显著,单车均价从5万元提升至8.2万元,2015年销量突破51万辆,同比增长22%,验证了"技术驱动+品牌聚焦"战略的有效性,为后续新能源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吉利采取"多品牌矩阵"策略:领克品牌主攻20-30万元高端燃油与混动市场,几何品牌聚焦10-20万元大众化纯电领域,极氪品牌定位30万元以上豪华智能电动市场,银河系列承接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需求。

这种"全域覆盖"模式虽快速完成市场卡位,但也暴露出资源分散、技术冗余、内耗加剧等深层次问题。数据显示,极氪与领克在30万元级市场存在价格带重叠,SEA浩瀚架构与CMA Evo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上存在技术冗余。这导致极氪品牌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由此,吉利启动战略转型——从"广域布局"转向"精准深耕"。行业预测显示,2025年将迎来汽车产业史上最剧烈的整合浪潮,头部车企通过"瘦身健体"实现降本增效将成为主流趋势。

买断极氪,吉利赌一个更大的未来

图片来源:吉利

在此背景下,吉利于2024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稳健经营、人才赋能"五大战略支柱,核心是通过"两横七纵"战略实现体系化升级:

"两横"战略构建双业务主体:吉利汽车集团聚焦主流市场,极氪科技集团深耕高端市场,主攻豪华电动领域。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既保持品牌调性差异化,又实现技术平台共享。

七纵是聚焦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动力电池、超级电混七大核心技术。

此次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剩余股份,正是《台州宣言》"资源深度整合"战略的关键落地。

通过股权结构优化,实现技术、供应链、品牌的全面协同:品牌定位上,极氪专注3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2025年将推出极氪007 GT、极氪9X等旗舰车型;领克聚焦20万元以上混动与小型纯电市场,领克900等旗舰车型搭载浩瀚-M架构。

技术协同方面,完全掌控SEA浩瀚架构研发主导权,EEA4.0电子架构在极氪车型的搭载率将达100%;供应链整合方面,通过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70%,预计实现采购成本下降15%,制造效率提升10%。

战略转型预期将带来显著效益:研发投入预计降低30%,研发周期缩短40%;制造效率提升10%;渠道网络整合后,单店运营成本将大幅下降。这种"品牌聚焦+技术共享+供应链协同"的新模式,标志着吉利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增长的战略跃迁,为应对2025年行业整合大潮筑牢竞争壁垒。

极氪人事调整背后

在极氪正式回归吉利体系之前,一场深度的人事与业务架构调整已悄然展开。5月4日,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布人事任命,原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正式接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务全盘事务,其职权范围涵盖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及用户交付中心,形成从品牌推广到终端交付的完整管理链条。

与此同时,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则主导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及用户数字化运营板块,并协助林杰统筹国内营销服务体系,形成“战略-执行”的协同架构。

另一项关键调整发生在智能座舱领域。5月7日,行业消息称吉利集团已将极氪智能座舱团队整合至集团中央研究院,由新晋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统筹管理。此次整合打破品牌技术壁垒,实现极氪与吉利在座舱平台开发层面的资源共享,同时保留独立交付团队以保障品牌差异化需求。

不过,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方面回应称尚未收到正式文件,但确认姜军已履新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智能座舱分院院长,具体管理权限待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这场组织变革的伏笔早在2月14日便已埋下。当日,极氪与领克完成股权交割的关键节点,极氪同步公布高管团队重组方案:安聪慧出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兼极氪科技集团CEO,全面主导集团战略;刘向阳以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身份兼任领克品牌CEO,延续其对该品牌的操盘经验;原极氪CMO关海涛则转任集团首席商务官,负责商务拓展与资源整合。这一系列任命标志着极氪从单一品牌运营向集团化作战的转型。

买断极氪,吉利赌一个更大的未来

图片来源:极氪

为了更好的发展,吉利进行了多品牌协同的战略调整:极氪专注3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通过001 FR、009光辉等车型强化高端标签;领克则聚焦20万元以上混动及小型纯电领域,借力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覆盖主流消费群体。该策略旨在通过市场分层实现“极氪向上突破,领克横向扩容”的协同效应,但2025年前四个月的销量数据却为这一战略蒙上阴影。

数据显示,极氪科技集团1-4月累计交付16.53万辆,仅完成全年71万辆目标的23.28%。其中,极氪品牌交付5.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不足两成。

反观吉利体系内另一品牌银河,其整合几何品牌后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案例。2024年银河品牌销量同比激增80%,全年交付49.4万辆,成为吉利应对价格战的核心力量。这种“整合增效”的成功,与极氪的“1+1<2”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外部竞争环境同样不容乐观。特斯拉Model Y降价至25万元区间,直接冲击极氪001主力市场;比亚迪汉EV、小米SU7等车型凭借性价比优势,在20万-30万元价格带形成围剿之势;智能化领域,华为ADS 3.0实现城区无图领航辅助驾驶,小鹏XNGP覆盖全国超400座城市,而极氪的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系统在功能覆盖和用户口碑上仍存差距。

在此背景下,林杰的履新更显“临危受命”的意味。这位曾带领领克创造“6年100万辆”纪录的操盘手,面临着品牌价值重塑、渠道效率提升、技术差异化突破的多重考验。

领克品牌的成长轨迹或为极氪提供启示——2017年首款车型上市至2023年,领克在均价超15万元的前提下,用6年时间达成百万销量,其用户运营模式与年轻化品牌基因,正是极氪当前亟需强化的能力模块。

从行业视角审视,极氪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新能源品牌高端化进程中的共性挑战:如何在技术趋同化背景下构建品牌护城河?如何在规模扩张与利润平衡间找到最优解?林杰能否带领极氪走出“内卷”泥潭,不仅关乎单一品牌的命运,更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端化突围提供重要样本。

目标与挑战

在当下这场意义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浪潮中,极氪的产品规划与研发体系也在紧锣密鼓地同步推进变革。

在极氪科技集团的战略版图中,领克与极氪两大品牌有着清晰且互补的定位。尽管二者在中大型车市场存在一定交集,但各自的发力方向却泾渭分明:领克的中大型车聚焦混动技术,极氪的中型车专注于纯电领域,大型车则全力押注超级电混技术。此外,领克独有的小型车系列,将坚定不移地走纯电路线。

具体到产品规划层面,2025年无疑是极氪科技集团的产品大年,将有5款全新产品惊艳亮相,其中混动车型占据4席。极氪品牌将一口气推出3款新车,分别是极氪007 GT以及两款超级电混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007 GT已抢先上市,其售价区间设定在20.29万元至26.29万元,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而定位为旗舰SUV的极氪9X,将搭载先进的浩瀚超级电混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卓越的驾驶体验;极氪009超级电混版更是以超1400公里的续航能力,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

买断极氪,吉利赌一个更大的未来

图片来源:极氪

领克品牌同样不甘示弱,计划推出2款新车,包括旗舰大6座SUV领克900以及一款EM - P插混产品。其中,领克900已正式上市,搭载领克EM - P智能电混技术,售价区间为30.99万元至41.69万元。林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领克900的目标是跻身中大型SUV市场的前三甲,展现出品牌对这款产品的强大信心。

深入剖析这一产品布局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其精妙之处。在技术路线上,极氪以纯电与超级电混技术为核心,领克则以混动与小型纯电技术为支撑,二者相互补充,有效避免了内部竞争;在价格定位上,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领克则聚焦20万-30万元的主流市场,形成了“上攻下守”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在全球化布局方面,超级电混技术凭借其兼顾续航与性能的独特优势,精准契合了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对“无焦虑新能源”的迫切需求。

安聪慧进一步指出,极氪与领克在技术协同方面将围绕三大关键维度展开深度合作。首先是机械与架构的整合,通过减少架构数量,推动SEA浩瀚架构与CMA Evo架构在底盘、悬架等核心领域的通用化设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是电子电气架构的统一,逐步实现电子架构硬件、底层软件、中间件的高度统一,仅在应用层保留差异化设计,以提升研发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最后是供应链的协同,将零部件通用化率从现有的50%提升至70%,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吉利将充分发挥沃尔沃的渠道优势,加速推进全球战略的实施。按照规划,2025年吉利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成超过200家海外门店。其中,极氪品牌将强势进军欧洲、东南亚、中东等15个国家,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品牌形象;领克品牌则将依托沃尔沃现有的渠道资源,深入俄罗斯、拉美等市场,主打性价比与本土化适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总结:

从《宁波宣言》到《台州宣言》,吉利始终以“技术战”替代“价格战”,此次合并是这一逻辑的延续。尽管短期内极氪面临销量压力,但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协同与全球化布局,吉利正试图在新能源“效率竞争”时代构建规模化护城河。若目标达成,极氪科技集团或将成为中国首个百万级豪华新能源品牌集群,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