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V新闻

科尔维特团队冲击纽博格林赛道纪录纪实

2025-09-03 09:15

对于科尔维特的工程师们而言,这款“美国跑车”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没有镜头聚焦,没有秒表计时,也没有头条新闻。这只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即便是在密歇根州米尔福德试验场(通用汽车已在此测试车辆101年)寒冷乏味的冬季,科尔维特的研发人员依旧会完成公司每年1500万英里测试里程中属于他们的那部分,不辞辛劳,日复一日。

科尔维特团队冲击纽博格林赛道纪录纪实

而这一切,都在德国一条12.9英里(约20.8公里)长的赛道上发生了改变。这条赛道环绕着小小的纽堡镇,有着73个蜿蜒曲折的弯道——不过若算上细微的转向节点,不同人统计的数量可能接近170个。

时间紧迫,通用汽车交给科尔维特车辆动力学工程师布莱恩·华莱士(Brian Wallace)和德鲁·卡特尔(Drew Cattell)一项任务:驾驶ZR1和ZR1X车型,将几座纽博格林赛道奖杯带回底特律。两人是专业的试车手,但并非职业赛车手。要知道,那些备受关注、被反复审视的赛道纪录,或许能说服原本犹豫不决的人掏出18.2395万美元购买一辆2026款ZR1双门轿跑(1064马力),或是花20.7395万美元购入一辆ZR1X(1250马力)。

这样的定价,再加上激烈的竞争环境——比如售价370万美元的法拉利F80超级跑车(其选装配置的价格就堪比一辆ZR1)——不难理解,在ZR1车型研发之初,“具有市场宣传价值的纽博格林圈速”就成了核心目标之一。

“当车型性能达到ZR1和ZR1X的级别时,我们希望用实际成绩证明,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和研发流程深感自豪,”通用汽车产品项目、整合与赛车运动高级副总裁肯·莫里斯(Ken Morris)表示,“这不仅是雪佛兰的一次表态,更是对工程师们的认可——认可他们追求卓越的决心,以及将这些车型打磨至极致的努力。”

卡特尔驾驶ZR1X跑出了6分49秒275的简洁圈速,这不仅是美国量产车在纽博格林赛道的最快圈速,也是非职业赛车手驾驶量产车创下的最快纪录。随后,华莱士驾驶ZR1跑出6分50秒763的成绩,紧追ZR1X,同样跻身“7分钟以内圈速”的顶尖行列。工程师亚伦·林克(Aaron Link)则驾驶一台670马力的Z06车型,跑出了7分11秒826的出色成绩。

为了这次挑战,一支庞大的项目团队将6辆科尔维特(每种车型各2辆)运到德国,过程中,工程师们还意外“上了一堂”进出口实务课。如果你曾在旅行时忘记带电源适配器,不妨想象一下:要运送大批专用设备,还要让这些设备适配欧洲220-240伏的电压——其中的麻烦可想而知。

“我们的设备在那边根本用不了,而且要改造适配难度极大,”卡特尔如此描述当时面临的后勤难题。

团队在当地不得不紧急采购轮胎加热炉;当一台220伏的轮胎平衡机出现故障时,还得临时招募德国技术人员来维修,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些经历都凸显出美国车队在“客场”作战时面临的巨大劣势。

华莱士表示,此前他在纽博格林赛道总共跑过约425圈,卡特尔约600圈,林克则有近800圈的经验。工程师们在出发前也进行过模拟器训练,但模拟器的主要作用是测试车辆定位参数和其他变量,避免在实际赛道上浪费关键时间。

“显然,赛道上有很多弯道需要你鼓足勇气才能逼近极限速度通过,”华莱士说,“所以模拟器的价值在于,能帮你提前熟悉那七八个关键弯道——如果在这些弯道上损失太多速度,整体圈速会受到极大影响。”

“瑞典十字弯”(Schwedenkruez)就是这样一个需要勇气的弯道。在这个弯道,顶尖车型能比性能稍逊的对手快出好几秒——但前提是,车手必须敢于以约150英里/小时(约241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这个视线受阻、起伏不定的左弯道。

6月24日和27日的正式计时圈测试前,团队在“行业测试时段”(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共享赛道)总共获得了约3.5天的赛道时间。车手们在6辆车之间轮流切换,以便技术人员能对部分车辆进行调试,同时让其他车辆继续跑圈,最大限度利用赛道时间。但赛道上满是其他厂商的原型车,想跑出一圈“无干扰的干净圈速”几乎不可能。

科尔维特团队冲击纽博格林赛道纪录纪实

“科尔维特的速度都太快了,很容易就追上其他厂商的车,”卡特尔说,“虽然这是个‘幸福的烦恼’,但这3.5天的时间很快就被这些‘被车流干扰的无效圈’占满了。”

对于习惯了幕后工作的工程师们来说,这场“D日行动”(“D”代表“底特律”)的真实压力,在首个正式计时圈测试日才真正袭来。

“在维修区里,看着我们庞大的团队为车辆做准备,那种感觉非常不真实,”华莱士说,“所有车都架在千斤顶支架上,就等我们坐进去创造圈速。而我们三个人能有机会参与其中,简直难以置信。”

平日里,他们的工作围绕着数千个工程变量展开——轮胎、悬架、差速器等等;但在此时,他们的“岗位职责”突然变了。

“研发测试驾驶和这种赛道计时完全是两码事,”华莱士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开车只用到90%或95%的性能,尽管我们都有能力跑出全力冲刺的圈速。但这次,我们突然变成了‘专职车手’,唯一的任务就是开车——这是我、德鲁和亚伦完全不熟悉的角色。”

“能抛开一切杂念专心开车,不用去担心车里装的是什么轮胎、电路系统状态如何,这种感觉很好。”

他还表示:“最让我兴奋和自豪的是,完成这项挑战的是三位参与车型研发的工程师,而非职业车手。我认为这足以说明我们公司的实力,也足以证明我们团队的优秀。”

“研发测试驾驶和这种赛道计时完全是两码事。”

测试前一晚,卡特尔辗转难眠,他想到了数百名为此付出努力的团队成员——正是他们让这些车具备了冲击纪录的实力。他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优先级清单,明确了自己必须做好的每一个细节,以确保自己的表现能达到团队的标准。压力显而易见。

“大多数时候,我们测试的都是保密车型,不能跟任何人提起,”卡特尔说,“所以这次能公开亮相,全力以赴冲击纪录,真的很令人兴奋。”

原本就紧张的两天测试窗口期,还因6月多变的环境温度和赛道温度变得更短——每天能达到最佳测试条件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而在纽博格林,不出所料,测试第一天就下起了雨。

“早上赛道还没开放时,天气特别好,条件堪称完美。可一旦赛道开放,6分钟后就开始下雨,”卡特尔如此描述这条变幻莫测的赛道,“雨水和最佳条件总是交替出现,简直是‘极致挑逗’,而这次测试完全就是这样的情况。”

直到下午2点30分左右,赛道部分区域才彻底干透,但其他区域仍有雨水冲来的杂物,原本附着在赛道表面的橡胶层也早已消失殆尽。不过,赛道终于迎来了“绿灯时刻”,这几位美国“车手”随即发起冲击,雪佛兰V8发动机的轰鸣声在阴沉的埃菲尔森林中回荡。

多年的设计与工程研发,最终在卡特尔和华莱士的破纪录圈速中迎来巅峰——两人最快的圈速都是在当天下午的第五次计时圈中跑出的。尽管在两天总共8次计时圈中,他们的成绩始终保持稳定,但再也没有超越过这两个最快圈速。

ZR1X此次采用了标准的“Plus”模式(即“耐力模式”),以确保电池电量足以支撑完整一圈。与E-Ray车型相比,ZR1X能从中控台内一块容量相同(1.9千瓦时)的电池中多提取26%的能量。

测试期间,团队每晚都会与美国总部的成员交换数据,共同制定策略——比如何时按下“Push-to-Pass”(瞬时加速)按钮,“在某些弯道出弯时使用助推,能以最低的电量消耗换来最多的圈速提升,”卡特尔解释道。

“大多数时候,我们测试的都是保密车型,不能跟任何人提起,所以这次能公开亮相,全力以赴冲击纪录,真的很令人兴奋。”

华莱士还想起了之前我在美洲赛道(Circuit of the Americas)驾驶ZR1跟拍他时,他给我的建议:只需将8速双离合变速箱调至自动模式即可。诚然,一辆马力超1000匹的手动挡科尔维特或许会让人惊叹,但这些技术高超的“车手”全程没有碰过换挡拨片——这恰恰证明了车辆换挡逻辑的智能与出色。

ZR1和ZR1X此次均开启了通用汽车“性能牵引力管理系统”(Performance Traction Management)的“赛道模式”(Race setting)。而且,这两款车的状态与普通消费者从经销商处买到的车型一致,仅根据用户手册对车辆定位进行了几处简单调整。

我问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ZR1和ZR1X的圈速差距似乎很小,仅1.5秒,这背后有什么原因?Zoom通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显然,他们不愿偏袒任何一款车型,也不想直接判定“赢家”,即便华莱士主要负责ZR1的操控研发,而ZR1X更像是卡特尔的“心血之作”。直到雪佛兰公关人员示意可以向消费者解释其中差异后,华莱士才开口回答。

“你要知道,我们其实经常互换车型驾驶,”华莱士说,“我真的很喜欢ZR1X出弯时的表现。四轮驱动带来的抓地力(而非两轮驱动),再加上车辆出色的平衡性,能给人极大的信心。”

“我不会说ZR1很难驾驭,但它的动力输出确实不如ZR1X顺畅。对于看重这一特性的消费者来说,ZR1X的优势很明显。”

华莱士和卡特尔一致认为,ZR1在快速转向变道等场景下表现更突出——这些场景恰好能体现其更轻的整备质量优势。

“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找到让混合动力车型不增加额外重量的方法,”卡特尔提到,ZR1X的整备质量已超过4100磅(约1860公斤)。不过,两款车的核心基因是一致的。

“在两款车之间切换驾驶时,你会发现它们的驾驶感受其实非常相似,这很有意思,”他说,“我只需要三圈就能适应另一款车。”

这两款“底特律双生”车型,在赛道末端1.75英里(约2.8公里)长的多廷格霍he(Döttinger Höhe)直道上,甚至跑出了199-200英里/小时(约320-322公里/小时)的近乎相同的极速。这或许能说明两点:一是两款车的性能极为接近;二是它们各有所长。ZR1X在出弯时的优势和额外的186马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其多出的重量抵消了——至少在纽博格林赛道是这样。但在美国的红绿灯前,ZR1X绝对能轻松超越这款后驱“同胞”:它的0-60英里/小时(约0-97公里/小时)加速时间能轻松突破2.0秒。

当然,几乎没有哪个科尔维特的买家会真的去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刷圈”,甚至很少有人会在德国高速公路(Autobahn)上体验极速。但汽车制造商们依旧对纽博格林“趋之若鹜”。

“(ZR1X)四轮驱动带来的抓地力(而非两轮驱动),再加上车辆出色的平衡性,能给人极大的信心。”

“纽博格林有73个弯道,海拔落差达1000英尺(约305米),还有我们在其他地方根本见不到的特殊路肩表面,”华莱士说,“在这里,车辆会出现四轮离地的情况,还需要在长长的直道上长时间保持最大功率输出。”

“所以对我们来说,这绝对是最严苛的测试。如果一款车能在纽博格林表现出色,那它在北美的任何赛道上都能胜任。”

抛开纪录不谈,这些“车手”收获的回忆,足以温暖他们回到米尔福德试验场后度过的每一个寒冷冬日——那时,他们又要裹紧衣服、喝上一杯咖啡,重新做回“无名英雄”。自1953年以来,他们的使命始终未变:打造出外观更新颖、速度更快的下一代科尔维特。

这份工作或许不像“刷圈破纪录”那样光鲜,但对于掏出辛苦钱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它意义非凡。

当他们坐进这些“展厅里的超级英雄”(指科尔维特车型),在忙碌的节奏、沉重的责任和高度的专注中,依旧找到了驾驶的乐趣。

“这次行程中,我们俩没人说过‘不好玩’这种话,”卡特尔说,“不然我们肯定会被团队其他人笑话。”

“测试第二天,我给了德鲁一个大大的拥抱,对他说‘这太不可思议了’,”华莱士回忆道,“我们一起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我无法想象和其他人一起完成这件事。所以我必须给这小子一个拥抱。”

想必,科尔维特的买家们也很想向他们回以同样的拥抱。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