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企业

只亏11亿,小鹏必须盈利

2025-09-16 08:00 作者: 郭怀毅

在全新P7上市以前,还记得小鹏汽车为哪款新车聘请过多位代言人吗?

你肯定不记得,因为在小鹏汽车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种先例。

甚至在2025年之前,唯一能被称作小鹏车型代言人的,只有2023年小鹏G6的“品牌智友”林志颖。

除此之外,何广智、杨笠们与小鹏的脱口秀合作,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代言人。

可在全新P7的上市进程中,何小鹏一口气找了四位明星代言人:影视明星钟楚曦、前奥运冠军宁泽涛、著名艺人朱正廷和陈妍希。

作为对比,小鹏汽车的销量基石——MONA M03,也仅有欧阳娜娜一位代言人。

这还是在MONA M03已成为2024年爆款,又逢Max版车型在2025年上市,小鹏汽车在盈利有望的情况下,找到了欧阳娜娜。

全新P7携四位顶流代言人一同登场,让外界看到了一个非典型小鹏。

只亏11亿,小鹏必须盈利

从左至右:陈妍希、朱正廷、钟楚曦和宁泽涛

7分钟斩获大定超10000辆,全新P7也是不负众望,让“非典型小鹏”初战告捷。

在非典型操作的背后,是小鹏汽车必须要实现的既定战略——四季度盈利。

“我很有信心,今年不仅实现销量翻倍以上的增长目标。而且公司还将在四季度走向盈利。”

早在今年5月的一季度财报会议上,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何小鹏就已经立下了Flag,而且他认为“我们的增长潜力才刚刚开始释放。”

小鹏汽车的财报,正在验证何小鹏的话。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25上半年营收增长超132.5%,达到340.8亿元人民币,亏损减少近六成,只有11.4亿元。

在二季度卖车毛利率这项关键指标上,小鹏更是环比大幅上行4个百分点至14.3%,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1.4%,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不过,二季度的答卷虽然非常漂亮,但也有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因素。

例如,小鹏二季度营收183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86亿元。在更重要的三季度指引上,小鹏汽车预计新车交付11.3万至11.8万辆,营业收入在196亿元至210亿元。和市场预估交付11.9万辆,营收210.6亿元相比,小鹏的指引都微低于预期。

但一个“非典型小鹏”的出现,同样不在市场的预期之内。为了实现四季度的盈利,小鹏汽车拼了。

 “最开始想请六个代言人” 

全新P7,一款新车,四个代言人。

就在很多人大呼看不懂的时候,何小鹏在接受亿欧汽车等媒体的采访时表示,“我们最开始实际上想请六个,因为我们有六款颜色,六种个性,六个风格,我们觉得P7是一款非常不同的车。”

作为小鹏汽车诞生以来的第一个爆款,第一代P7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销量超过23万辆。因此,何小鹏说P7“非常不同”并不意外。

但是一口气找来四位代言人,而且其中既有影视顶流,又有奥运冠军,这样的代言阵容别说是在小鹏汽车的历史上,就是在全球汽车产业历史中也并不多见。

这还不是非典型小鹏的全部。

作为一直强调辅助驾驶能力的新势力,何小鹏在介绍全新P7的时候,反而不断强调新车的操控性和底盘调校能力。

只亏11亿,小鹏必须盈利

“这是我最近以来试驾所有车里开得最多的。”

在全新P7的上市发布会上,何小鹏用了大量的时间和自身体验来介绍新车的操控和底盘。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他甚至表示:“以往很多车,我是用自动驾驶开一段,然后再手动开一段,这个车开上去就不想放手了。这是一款极致的运动轿跑,我觉得还是要手动开一开。”

从最新的智能化能力,转向传统的操控和底盘调校能力,这看似是一种后退,但其实是何小鹏对智能电动汽车认知的进一步发展。

在2025年初的一次采访上,何小鹏就曾表示,智能电动汽车可以拆解为三种能力:AI能力、三电能力和汽车能力。其中,前两种能力是小鹏自身具备的,而“汽车能力”是小鹏与大众合作过程中,大众进一步帮小鹏提高的。

这种提高也展现在了全新P7上,在预售发布会的时候,何小鹏曾提到全新P7的底盘就是小鹏与大众合作的产物。

作为全球第二大跨国车企,大众对于车辆底盘的调校功力早已得到业界的认可。

当然,“汽车能力”的提高绝不局限于底盘调校,车辆设计和情绪价值同样是“汽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两项元素。在这方面,雷军和小米汽车已经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新思路。

“这次YU7的发布,确实非常震惊,我的总结就是:氛围感打败产品主义。”作为联想创投的首席投资官及高级合伙人,宋春雨曾对亿欧汽车表示,雷军开发了前所未有的造车新范式,“确实很厉害”。

只亏11亿,小鹏必须盈利

当创投领域的大佬都在深度解析小米YU7现象时,何小鹏作为雷军的好友,他不可能会忽视设计语言和情绪价值的作用。

“现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促使我们内部调整决策逻辑,让颜值可以先决策,再决策技术。”何小鹏表示,在接下来的改款车型中,外界会看到小鹏汽车在情绪价值上发挥的威力,“能够让所有车主都觉得有趣的,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当本就擅长三电和AI能力的小鹏,开始进一步完善“汽车能力”中车辆设计、底盘调校和情绪价值这些要素之后,外界自然可以期待一个长板更长,短板更短的小鹏汽车。

而这一切的能力建设,其实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2025年四季度,谁都没退路 

进入2025年以来,小鹏汽车的亏损幅度在不断减少。

一季度,小鹏汽车亏损6.6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51.4%;到了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收窄至4.8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减少62.8%和37.5%。

按照这个趋势,小鹏汽车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为了将这个大概率事件变成现实,小鹏汽车还在加速推新。

除了全新P7之外,小鹏汽车在四季度还将推出两款增程车型,一款为中大型SUV,另一款为中大型MPV,这将有助于小鹏继续改善品牌形象和产品单价。二季度财报已经显示,随着G6、G9等改款车型的上市,小鹏汽车当季度车型结构中高价车型占比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售价较低的MONA M03则减少12个百分点。

此外,小鹏汽车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就不断改善供应链降本能力,二季度卖车毛利率的超预期增长,说明小鹏的降本能力还在进一步增强,这将在供应链层面为小鹏四季度盈利打下基础。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的股价持续上涨,说明资本市场看好小鹏汽车的未来。

只亏11亿,小鹏必须盈利

但是,这里必须要说——

但是!今年四季度的市场烈度之强,大概率会超出外界预期!面对即将到来的高烈度竞争,并不能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小鹏可以顺利突围并实现盈利。

“2026年开始,买新能源汽车要收购置税了,这个政策变化会让很多消费者提前购车,把2026年一季度的需求提前到2025年四季度释放。”有一家车企人士对亿欧汽车表示,购置税政策的变化对于所有车企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一家车企不能在今年四季度打胜仗,明年一季度就更别想了。”

“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把明年一季度要卖的车,都挪到今年四季度卖完。”另一家车企人士表示,如果不能把尽可能多的销量提前到今年四季度,明年一季度只会更惨,“只能提前透支,没别的办法。”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小鹏一定要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了吧?因为如果四季度无法盈利,明年一季度盈利的可能性就会更低,等于一次性失去了半年的时间。

所以,对于还没盈利的新势力来说,今年四季度的时间窗口必须把握住!这种危机感并不只有小鹏体会到了,蔚来也一样。

蔚来已经明确要在今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在发布二季度财报以后,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就对媒体解释了这背后的缘由:

“这不光是一家公司的问题,我觉得明年一季度大家压力都会非常大。因为今年有一个购置税的退坡,这是非常实在的,所以今年年底集中的提前释放肯定会发生。我估计明年一季度,从行业的需求的角度来讲,可以做到今年四季度一半都不错了。”

李斌能嗅到的硝烟,何小鹏怎么可能没有察觉?也许正是早已察觉,所以才出现了全新P7和一个“非典型小鹏”。

距离2025年四季度已经不到1个月。现在的小鹏,底盘操控、整车设计、情绪价值等短板已渐次补上,两款增程新车也已箭在弦上。对于想要实现四季度盈利的小鹏,2025年的冬天是小鹏遇到的最佳机会,也是小鹏面临的最强挑战;是小鹏的希望之冬,也是煎熬之寒;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也是成熟前的洗礼之战。

祝小鹏和蔚来这对“复读兄弟”,杀出重围,实现盈利。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