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V新闻

长城郭艳增:以数智化与温情服务建信任基石

2025-09-16 08:01 来源: 车质网

  车质网、凯睿赛驰咨询于2023年联合推出了“中国汽车售后服务突出贡献人物”推选宣传活动(以下称推选宣传活动),旨在展现每一年度该领域领跑者的突破力和引领力,以及带给企业的增长力,梳理中国汽车市场服务质量发展脉络和走向。2025年,推选宣传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行业交流与进步。本期访谈,车质网高级副总裁张炤虎与长城汽车售后服务中台副总经理郭艳增,就长城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变革举措、企业与经销商间的新型关系构建,以及如何打造差异化服务体验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车质网高级副总裁张炤虎(右)深度对话长城汽车售后服务中台副总经理郭艳增(左)

  在郭艳增看来,售后服务早已超越“维修保养”的单一范畴,成为品牌与用户建立长期信任的核心纽带,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服务不是简单的成本支出,而是品牌拥抱用户的‘安全盾’,更是行业寒冬中守护消费者信任的社会责任。”

  从“决胜终端”到“全心服务”的战略根基

  “1996年入职时,长城还在转型生产皮卡,如今已成为全球化车企,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每一个关键节点。”近三十年来,郭艳增在销售与售后领域积累了全链条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决胜终端”项目构建起系统的管理思维。这一项目被郭艳增称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财富”,不仅有效提升了终端服务水平,也为长城汽车日后推行“全心服务”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1年,长城汽车正处于市场快速扩张期,在此背景下,郭艳增主导策划“决胜终端”项目,核心并非简单的渠道管控,而是“基于市场竞争、用户需求与经销商利益,全方位诊断运营痛点,与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问题”。为了让项目效果可量化,团队随后推出“星级评价体系”,从形象品位、忠诚服务、专业服务、忠诚客户等多维度评估终端质量,并配套激励政策、淘汰退出机制,构建“分层管理、赛马竞争”的格局。“那时候整个长城网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也让我明白:好的服务体系,既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具备长期迭代的能力。”

长城汽车售后服务中台副总经理郭艳增

  如今,面对行业“内卷”加剧、部分车企退出导致用户“服务无门”的现状,郭艳增将“决胜终端”的体系化思维升级为“全心服务”战略的核心逻辑。“魏总多次强调,‘长期主义’不是口号,而是在行业混沌期的定力——当消费者买了车却找不到服务,整个行业的信任度都会下滑。”在他看来,长城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成为用户的“服务兜底者”,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服务专业性与便捷性;另一方面,坚守品质底线,拒绝 “以价换量”,让用户感受到“选择长城,就是选择安心”。

  在汽车售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郭艳增给出的答案是:构建“技术、情感、生态”三位一体的服务护城河,让专业能力与温度体验形成合力。

  技术护城河是长城服务的“硬实力”支撑,“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要解决用户的‘好、快、省’需求。”郭艳增介绍,团队通过AI技术重构服务模式:在客服端,AI与人工科学匹配,实现100%及时响应率,24小时问题解决率超95%,厂家通过“能力提升、技术支援、资源兜底”三大赋能,确保每个用户诉求都能落地;在维修端,打通车机、TSP、APP的数据断点,构建“实时智联车况管家”,车辆“三电系统”出现故障前兆时,系统会自动推送预警信息,用户一键预约后,经销商可提前备好备件与维修方案。

  情感护城河则让服务从“标准动作”变为“走心记忆”。针对用户“白天忙、没时间”的需求,长城推出“星辰守候”服务,用户可通过APP预约核心城市的延时服务,服务站提前排班、预留工位与备件,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维保过程,用户通过APP即可查看维保关键环节:从环检、工单,到新件展示、旧件确认,甚至技师操作,向用户提供“透明服务”,让信任实实在在。

  郭艳增表示,长城汽车正在推行关键零部件的超长质保服务、阶段主题性服务权益、线上线下的用户互动等,让用户“买车放心,养车省心”。“生态的核心是‘共生’,我们要让用户、经销商、厂家都能在这个体系中获得价值。”

  温情救援从“雪中送炭”到行业口碑

  在长城汽车以及郭艳增的服务理念中,“救援”是最能体现品牌温度的场景——它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救援不能只做‘锦上添花’,必须‘雪中送炭’。用户在困境中想到长城,我们就不能让他们失望。”

  这种理念,转化为长城“快速、专业、温情”的救援体系:通过厂家400调度中心、第三方救援机构与经销商的协同,形成覆盖全国的救援网络,从用户发起请求到救援人员出发,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时效标准。

  这份“安全感”,也体现在用户投诉的处理效率上。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5年1-6月,长城汽车对消费者反馈的回复率达100%,满意度名列前茅。“处理投诉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找到用户不满的根源。”郭艳增表示,长城建立了跨部门的用户问题解决机制,针对复杂问题,可调动研发、生产、销售等多维度资源,确保“每个问题都有闭环”。“信任是一点点积累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品牌口碑的提升。”

  数智融合与技师培养的双轮驱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每售出10辆新车中,就有超过4.5辆是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需求正从传统燃油系统全面转向“三电”维保,这给长城的服务体系带来了全新挑战。郭艳增认为,“新能源服务不能只是‘旧瓶装新酒’,必须重构从技术到人才的全链条能力。”他的应对策略是以“数智融合”和“技师培养”双轮驱动,系统推进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在数智化层面,长城打造“人、车、店三智融合”体系:通过大数据与AI预测模型,提前预判用户的配件需求——例如,基于某地区新能源车型的保有量、故障率数据,系统会自动提醒服务站备货“三电”核心部件,确保用户维修时“配件不等待”;同时,基于客户用车体验迭代需求,通过OTA远程服务,无需用户到店即可实现功能优化升级。

AI技术赋能长城打造人、车、店三智融合体系

  技师是新能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长城汽车对此尤为重视。团队成立“技术百人团”,整合长城技术中心、集团与子公司的核心资源,选拔具备“三电”维保、智能诊断能力的技师组成专项团队,不仅为终端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还通过AI大模型构建维修案例库,实现“远程诊断、在线指导”。

  谈及未来3年汽车售后的发展方向,郭艳增认为,“数智驱动”与“定制服务”将是竞争的核心战场。“汽车智能化程度越高,售后技术能力的作用就越突出——未来的维修可能不再局限于‘换零件’,而是‘调软件’,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深厚的技术积淀。”他举例说,随着车辆智能化日趋复杂,后续的改装与维修都需要匹配相应的软件逻辑。“以往用户自己能换的配件,未来可能需要厂家的技术匹配,这就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

  同时,“隐私管理”将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车已经成为用户的‘第二个移动空间’,里面存储着大量个人数据,不规范的维修可能导致隐私泄露。”郭艳增强调,必须建立严格的隐私保护机制,从技师培训到维修流程,都要纳入隐私管理规范。

  采访最后,郭艳增提出了一个目标:“我们希望长城的服务,能像消费领域的胖东来、餐饮行业的海底捞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的‘服务标杆’。”该目标基于他近三十年在汽车行业的积累,也与长城汽车坚持“长期主义”的理念相一致。面对汽车行业的持续变革,郭艳增及其团队正以“全心服务”为核心,依托数智能力和人文关怀,逐步提升长城售后服务的整体水平,致力于增强品牌竞争力与用户信任。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