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奇瑞能否守住技术标签?
新能源市场竞争的下半场,智能化已成为各大车企“第二增长曲线”的主战场。而从技术标签这个角度来说,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一家传统车企能够真正打上智能化的技术标签。
所以,对于近两年“不客气”的奇瑞来说,从燃油时代“理工男”技术标签,到智能化时代能否守住技术标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这方面,奇瑞是以2022年开始的“科技DAY”破局的。而从“科技DAY”到“全球创新大会”,奇瑞的“技术秀”已经是第四年举办。三年来每年10月18日这一天,奇瑞都以肉眼可见的技术迭代速度,对外展示技术成果和趋势。
而今年,奇瑞更是呈现了一年来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领域的成果。无疑,奇瑞所坚持的技术转型,也显示出打造品牌向上、链接全球生态的决心。
“技术树”能否长成技术标签?
从2022年“瑶光2025”战略发布,到今年的全球创新大会,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CTO高新华博士做了个总结,表示目前奇瑞集团已打造出面向全球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探索者”成长为全球新能源的“引领者”。
从2022年启动的瑶光2025“技术树”,如今以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为主干的五大技术领域开枝散叶,能否牢牢树立新的技术标签呢?
当然,汽车公社比较关心的,是奇瑞在智能化时代的相关技术突破。比如,这次的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等技术展示。这其中,包括猎鹰智驾大模型、L4前装量产RoboCa、1.2兆瓦迅龙秒充、V2G、墨甲机器人、iBar、凌霄飞行平台、犀牛S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这是本次奇瑞发布的17项主要成果的一部分,另外还有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等燃油时代顶流技术的迭代。这其中,有达到行业技术顶流的,本次展出的热效率48%的最新一代发动机鲲鹏天擎。
通过26:1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35%EGR率、绝热涂层技术等技术而实现了超高能效比。此外,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全球普惠,加速混动技术升级,也是奇瑞集团下一阶段的布局目标。
奇瑞自研的“犀牛电池”也是这次的一大亮点。犀牛电池的命名也是基于“技术品牌”理念,这也是继吉利的神盾金砖电池、长安的金钟罩电池之后,奇瑞的自研电池品牌官宣。不过,去年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是以“鲲鹏电池”发布,今年算是正式定名。
从数据来说,犀牛电池提供覆盖乘用车应用全场景的全域技术方案,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磷酸铁锂)、310Wh/Kg(三元锂),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快充性能最大6C/4C(磷酸铁锂/三元锂)。安全性上,犀牛电池在电芯挤压变形50%+100%浸水后还能正常放电、功能保持。
而未来的固态电池当然是注目焦点,这次奇瑞发布了犀牛S全固态电池,2027年将首批装车验证,完成实车搭载与性能测试,2030年实现量产落地。这个进度显示出谨慎乐观。在大会现场的视频中,外界能看到,全固态电池在穿刺过后不冒烟,不起火,还能供电,展示了强大的安全性。
而大会上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开阳实验室战略联盟启动仪式的举办,也是继去年全球创新大会成立开阳实验室后,通过产学研一体机制,实现了创新成果从课题挖掘到产品线赋能的闭环。
据悉,开阳实验室采用“小步立项、滚动牵手、多头输出、沿途下蛋”的灵活机制,打通科技转化路径。当前,开阳实验室开展的1779技术工程(17个大方向,79个子项目),以“鱼骨”型架构,深度发掘前沿课题4000多项。
开阳实验室还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和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实现“科研成果找企业工程化”和“企业技术需求找研发团队”的双向互动,构建“科学-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生态。
当然,奇瑞开阳实验室的作用,也是通过这所“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成为新技术、新专利源源不断下线的“源头工厂”。而重点依然是,奇瑞如何牢牢守住智能化时代下的技术标签。
打造“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无疑,奇瑞经过28年技术积淀,已初步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全球创新生态,涵盖技术创新体系、文化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的三大核心体系。而最终指向的目标,是把奇瑞打造成为“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今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还延续“先吹一个牛,立个高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去实现”的传统,再次宣布,“今年,奇瑞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这也是继2023年的新能源“不客气”、2024年的智能化“不客气”之后,奇瑞的第三次“不客气了”。
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带领下,今年奇瑞集团实现了销量规模、新能源、出口、品牌、资本市场的“五大历史突破”,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突破,9月25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正式开启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
从国际化到全球化,是奇瑞的另一思路“豹变”。正如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所表示,“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要可持续,要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来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而这句话的背景,是截至9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用户已超过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超543万。奇瑞集团的产品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16个KD工厂,以及8大研发中心和30000+研发人员。
同时,奇瑞的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已有28位首席科学家,超过1万名软件研发人才,针对全球复杂用车环境,以覆盖全球、全域、全场景的开发与验证,来为全球用户打造具备世界级技术的产品,和面向全球的技术创新体系。
尹同跃也强调,通过建立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体系,要让奇瑞拥有“反内卷”的能力,推动品牌持续向上,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同时,带动奇瑞从传统车企快速转型为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奇瑞国际业务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升山在大会上也表示,奇瑞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陆续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形成覆盖全球的“1+7+N”研发中心,以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满足当地监管要求,强化本地化开发能力。
当然,对于外界和消费者来说,也更希望看到奇瑞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技术奇瑞”在产品体验和用户体验方面迎来全面提升。
随着双“500”目标的实现,奇瑞自信暴涨之余,亮出以技术创新驱动全球格局的雄心,正如会场外的八个大字“中国汽车,全球冠军”,在汽车行业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深刻变革中,要从“技术跟随”转为“全球引领”的创新范式,才能守住在燃油时代积累的技术标签。
从这个意义来说,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不仅是为了集中展示技术理念与最新科技成果,更应该是奇瑞集团在加速转型全球科技公司的路上,面向全球的一次深度思考。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