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速递:比亚迪泰国交付量破10万
2025年前三季度,泰国汽车市场总注册量达472,137辆。丰田以179,786辆、38.1%的绝对份额主导整体市场,本田、五十铃分列二三位,比亚迪(含腾势)获得36,940辆注册量,位列第四位。
电动化转型方面,纯电动车同期注册86,432辆,市场占比攀升至18.3%。中国品牌表现强势:比亚迪(含腾势)以29,633辆居首,占纯电动汽车市场的34.3%;广汽集团(埃安+HYPTEC)与长安集团(DEEPAL+AVATR)分别以9,579辆和8,884辆紧随其后。MG、长城欧拉等亦进入前五。
日前,比亚迪泰国宣布,截至9月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实际注册量达95,071辆,位居泰国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动汽车细分市场首位。自2020年启动运营以来,比亚迪(含腾势品牌)销量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注册27,021辆,而2025年前三季度已实现36,940辆的注册量,较2024年全年增长36.7%,呈现增长态势。


马来西亚:进口车价格面临上涨,奇瑞推出四大品牌矩阵
马来西亚财政部确认,针对整装进口(CBU)电动车的进口税和销售税豁免政策将于2025年12月31日结束。业内人士预计,此举可能导致进口电动车售价上涨30%至100%。尽管税务优惠终止,政府正考虑推出替代性激励措施以维持市场需求。目前,本地组装(CKD)电动车的税务优惠将持续至2027年底,而比亚迪、小鹏等品牌的本地化生产预计2026年方能启动,短期内仍将受到此次政策调整影响。该政策变化可能对“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20%”的目标带来挑战。
奇瑞发布马来西亚多品牌战略,推出四大品牌矩阵:主品牌奇瑞、性能系Omoda Jaecoo、复古电动品牌iCaur与高端电动品牌Lepas,全面覆盖当地不同消费群体。Lepas品牌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登陆马来西亚。该布局旨在通过用户共创与品牌细分,建立深度适应当地需求的汽车生态系统。
印尼:电动汽车融资额激增,进口激励政策将于年底如期终止
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电动汽车融资总额达19.45万亿印尼盾,环比增长5.19%,占多元金融行业融资总额的3.65%。在2025年底CBU(完全进口)电动汽车进口激励措施到期前,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工业部确认,针对CBU电动汽车的进口激励措施将于2025年年底如期结束,且不会延长。此后,企业须遵循1:1的本地化比例——每进口一辆CBU电动车,须在本地生产一辆。目前共有六家企业参与该激励计划,包括比亚迪、吉利、VinFast、小鹏等品牌,总投资额达15.52万亿印尼盾,预计总产能为30.5万辆。


菲律宾:电动汽车产业迎投资热潮,政策与基建双轮驱动发展
菲律宾电动汽车协会(EVAP)表示,在公共部门政策支持与私营领域投资加速的双重推动下,菲律宾电动汽车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近期多项投资动态显示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投资委员会透露中国代表团正洽谈在菲设立电动汽车制造设施的可能性;能源部已接获意向,未来两到三年内拟建设4000个充电站;三菱汽车计划未来五年追加70亿比索投资;亚洲开发银行亦向Ayala集团旗下ACMobility注资1亿美元支持电动出行。
政策层面,贸工部推动的 “电动汽车激励战略”预计可创造11.4万亿比索经济产出及70万个就业岗位。在此背景下,10月23日至25日在马尼拉举办了第13届菲律宾电动汽车峰会,比亚迪、广汽、Omoda & Jaecoo等品牌均参展,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作与投资对接。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