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在新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汽车制造商与国产车企之间的真正较量,并非发生在欧美地区,而是在发展中经济体及低收入经济体。目前,国产正稳步成为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重要选择。
尽管媒体头条常聚焦于国产车企在欧洲的扩张,但真正的竞争正在新兴市场展开。

国产汽车品牌在这些地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价格。发展中经济体的消费者往往比富裕国家的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而国产汽车通常比欧洲、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同类产品更具价格优势。
这种价格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国产车企崛起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那些老牌汽车品牌。其中包括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三菱和铃木,韩国的现代与起亚,以及欧洲的菲亚特、雷诺和大众。即便是雪佛兰、福特等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未能免受这一趋势的影响。
有趣的是,消费者偏好从传统品牌向国产品牌的转变,并未发生在主要发达经济体,而是在新兴市场。尽管国产车企持续扩大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截至2025年8月已达5%,但它们在巴西、泰国、以色列乃至澳大利亚等国的市场根基更为稳固。
在拉丁美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巴西,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1-9月的6.8%升至今年同期的9.1%。若将国产品牌的销量合并计算,其排名可位列所有汽车制造商的第四位,仅次于菲亚特、大众和雪佛兰。
尽管媒体头条常聚焦于国产车企在欧洲的扩张,但真正的竞争正在新兴市场展开。
在澳大利亚这另一大市场,截至2025年9月,国产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已攀升至近17%,较2024年同期增长5.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许多此类市场的份额持续萎缩。例如在乌克兰,丰田和雷诺的市场份额被比亚迪夺走——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1-9月的3%升至今年同期的7.7%。
类似的趋势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其他地区也很明显。在智利,雪佛兰的市场份额正被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侵蚀;在哥伦比亚,比亚迪已跻身市场前十,将福特挤出榜单;而在印度尼西亚,比亚迪的排名已升至第六位。
不过,仍有部分市场中,国产车企尚未占据多数份额,但增长势头迅猛。在乌拉圭,国产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较上年增长12.6%;在以色列,这一增幅则达到11.5%。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