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供应链“去中国化”,需要理清五个问题
本周,通用官宣了中国区“换帅”的消息。
自12月1日起,现任通用汽车中国总裁的何思文(Steve Hill)将担任通用全球出口与零售创新高级副总裁一职,现任全球凯迪拉克副总裁的约翰·罗斯(John Roth)将出任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通用中国总裁。
就在这一消息刚出炉的第二天,路透社的一则独家新闻,引发了业界对通用汽车“去中国化”的各种猜想。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通用汽车已敦促数千家供应商为原材料和零部件找到中国以外的替代品,最终目的,是将供应链完全转移至中国以外。通用汽车甚至已为一些供应商设定了解除与中国采购关系的最后期限——2027年。
路透社的消息称,这一决定并非突然。早在2024年底,通用汽车就曾就向部分供应商提出了相关要求,到了2025年,伴随着特朗普关税战的升级、以及中美地缘贸易局势的变化,通用的这一进程也开始加速。
新闻出来后,通用汽车拒绝对此报道进行置评,不予评论的同时,该公司发言人至今未否认、亦未证实路透社报道的相关细节。

“通用彻底‘脱钩’中国供应链了?”
“通用是否会放弃中国的整车业务?”
看完路透社的报道,很多读者或许有这样的疑问。而在笔者所在的几个行业交流群里,这也是大家讨论最为热烈、最为关注的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通用汽车这一轮的供应链调整,相关举措主要针对北美地区生产的车型,即北美生产新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按照路透社的原文,“The GM effort targets parts and materials that go into cars built in North America”,那么,具体所指的即是“北美生产的车,计划去中国供应链”。

更多北美媒体跟进了这个消息,根据《汽车公社》查阅的资料,这些报道重点强调的,几乎都是“降低地缘政治对北美生产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提及中国的整车业务。所以,相关报道并非如部分国内媒体所解读的——“上汽通用等中国的合资车企,以后或只能使用海外供应链”。
北美外媒报道里,可以梳理更多细节。
一是,通用为什么这么做?
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供应链潜在风险的增加,通用汽车希望能在更靠近本土的地方采购零部件。这一举措,需要在通用近几年财务压力和全球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去看,其中包括该公司调整后的16亿美元(折合为人民币约113.5亿元)的电气化转型支出。

二是,相关调整如何实施?
消息称,通用汽车为北美的新车制造准备了跨越北美、欧洲、印度和其他不受限制地区的替代供应路线,涉及半导体、传感器、线束组件以及照明等相关板块,特别是那些长期依赖中国供应的具有成本优势的零部件。
三是,利弊如何?
有外媒透露,涉及调整的一些中国供应链,与通用汽车已经建立了长达20到30年的合作关系,这一紧密的联系,想要在紧迫的时间表下解除或取消,过程将是复杂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
有供应商警告说,通用的计划需要新工厂、新合作伙伴和大量资本投入,以及与新供应商的磨合,中短期内,零部件采购的成本可能更高。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测算,北美本土重新布建同等规模零部件体系,至少需3—5年,其代价还包括,单车成本或上涨高达300—6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30-4260元。

但是在通用汽车看来,在部分区域重组其采购模式,可以在全球贸易规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稳定生产,并减少北美大本营供应链的脆弱性——除了关税,还包括物流中断和突然出口限制的风险。
四是,真能彻底“脱离中国供应链”吗?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始终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不管是超长供应链(比如稀土,其实重稀土至少十余年没法离开中国),还是人才多样性,都需要多国家多地区合作。
基于这样的背景,那无论是哪个车企,在任何一个市场,都很难做到“完全迁出中国”。论能否贯彻彻底,通用汽车的这一战略调整注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擅长、且已经占主导地位的供应链领域,“脱钩”难度是非常高的。

就连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MEMA(Motor &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主席Collin Shaw也坦言,当下的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一直在努力降低供应链风险,特别是试图降低中国等国家的采购比例,但现实是,北美数十年来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很高,这种依赖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五是,上汽通用签约是否受影响?
彭博社曾在今年9月报道,通用汽车正在与上汽集团就续签长期合资协议进行初步洽谈,虽然彼时的谈判仍处于初期阶段,最终条款和续签细节尚未确定,但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
在经历最近几年的业绩波动后,通用汽车方面已经重拾对在华业务的乐观预期。
实际上,通用汽车这一轮的供应链调整,与上汽通用是否续签并无关系,签约一事也没被彻底否定掉。正因为此,供应链彻底与中国脱钩一事,其实也不能板上钉钉,因为这涉及到完整的发展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要解体,也必须是一揽子计划。

此外,虽然通用汽车一把手玛丽·博拉(Mary Barra)行事作风确实杀伐果断,前几年,该公司欧洲、日韩以及澳洲的部分业务说砍就砍,但是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绝不是欧洲、日韩与澳洲能比。
无论是洞察市场趋势,还是借力产业链和人才基地,中国都是其他市场不可取代的。那么,如果我们望文生义,甚至理解为连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都即将放弃中国供应链,这样的理解,绝对是有偏差的。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