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暴涨761.0%,文远知行即将“跑赢”?
在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历经资本狂热与技术憧憬,转而进入漫长商业化验证周期的当下,任何一家头部企业的财务数据都如同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近期,文远知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无疑为略显沉闷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营收同比飙升144.3%、Robotaxi业务暴涨761.0%、毛利率攀升至32.9%、净亏损大幅收窄70.5%。这一连串亮眼的数字,不仅描绘了一幅高增长画卷,更深刻地揭示了自动驾驶企业如何在“技术理想”与“财务现实”之间寻找那个至关重要的平衡点。
这份财报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通报,而是观察中国乃至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一个关键切片,它告诉我们,行业正在从“烧钱”拓荒转向“造血”生存的深水区。
增长质量成为核心看点
如果仅从增长曲线的陡峭程度来看,文远知行本季度的表现堪称“速度与激情”的现实演绎。
本季度1.71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以及144.3%的同比增幅,创下了公司单季增长纪录。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业务规模的根本性扩大。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文远知行在运营规模上持续扩张。其自动驾驶车队总规模已超过1600辆,其中专门用于Robotaxi服务的车辆数量接近750台。这些构成了收入增长的物理基础。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营收的高增长并非依靠简单的“堆车”战术,而是源于单位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商业化场景的深化。
当车队规模突破临界点,其产生的数据价值、运营经验和网络效应开始反哺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型,初步形成了正向循环的雏形。
在众多业务线中,Robotaxi的表现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3530万元的收入,761.0%的同比增幅,标志着这项曾被质疑“遥不可及”的业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兑现其商业潜力。
这一飞跃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运营区域和车队的稳步扩张,使得服务的覆盖密度和可用性大幅提升,直接刺激了订单量的增长;其次,随着技术可靠性的提高,用户信任度和复购率随之上升,单车的日均有效营收贡献显著增加;最后,商业化模式的逐渐清晰,包括与出行平台的深度合作、动态定价策略的优化等,共同推动了收入的爆发式增长。
Robotaxi正在从一项昂贵的技术示范,转变为一个具有真实收入贡献的业务单元。
与此同时,净亏损同比收窄逾七成,至3.07亿元,同样传递出积极信号。这表明公司在“开源”与“节流”之间找到了更优的平衡点。在保持研发投入和市场扩张的前提下,亏损的大幅收窄意味着公司的“财务燃烧率”正在得到有效控制,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其背后的逻辑是,公司管理层已经从追求单纯的技术领先或车队规模,转向对“单位经济模型”的精耕细作,即关注每辆车、每次出行的盈利可能性。这为公司在不依赖持续大规模融资的情况下,实现更长时间的自主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海外版图持续扩大,增长潜力与挑战并存
11月20日,文远知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正式获得瑞士联邦公路局(Switzerland’s Federal Roads Office,FEDRO)颁发的纯无人牌照,获准在苏黎世州弗尔塔尔(Furttal)地区公共道路上开展纯无人运营,这也是瑞士颁发的首张纯无人Robotaxi牌照。
至此,文远知行成为全球唯一旗下产品同时拥有瑞士、中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法国、比利时和美国八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是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远知行乃至整个行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3.07亿元的净亏损依然存在,证明公司仍未摆脱“投入期”的本质。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即处理罕见但至关重要的极端场景——仍需巨大的研发投入来攻克。
其次,当前的运营区域仍相对有限,一旦进入全城市、全场景的大规模运营,其技术可靠性、法规适应性和成本控制能力将面临指数级增长的考验。
最后,市场竞争正在加剧。国内外科技巨头、传统车企、新兴创业公司均在加速布局,未来在技术人才、用户心智、商业合作伙伴等方面的争夺将愈发激烈。如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中,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健康度的平衡,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终极课题。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