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链

“电池护照”落地提速 谁将领先?

2025-10-17 10:24 来源: 盖世汽车

  随着电动化进程加快,欧洲已成为电池企业与整车厂共同关注的战略高地。然而,鉴于欧盟电池护照制度将于2027年进入强制实施阶段,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合规备战已悄然打响。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IBIE2025)上,欣旺达正式发布了其电池护照平台。

  目前来看,无论是出于法规压力,还是市场机遇,“电池护照”正迅速从概念走向标配。

  “电池护照”落地提速

  “电池护照”由全球电池联盟(GBA)率先提出,现已成为多国推动绿色电池产业链的共识工具。在欧盟,它被纳入“数字产品护照”(DPP)体系,并作为首个强制实施的DPP场景落地。

  根据《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自2025年起,出口欧盟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必须申报碳足迹;2027年起,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容量>2kWh的工业电池,必须配备“数字电池护照”(Battery Passport)。

  护照须披露电池的身份标识、生产信息、成分与化学材料、碳足迹、再生原料含量、性能与耐久性、循环利用与回收等关键ESG及生命周期数据。未满足要求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洲市场。此外,2027年—2031年间,镍、钴、锂等关键金属的再生材料比例及回收率目标将确定并逐年提高。

  欣旺达副总裁兼CSO梁锐指出,面对欧盟电池法规及国内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电池护照不仅是应对客户全生命周期ESG管理要求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企业ESG综合能力的重要抓手。

  过去十年间,随着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从理念走向企业核心战略,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型企业的标准配置。优秀的ESG表现不仅带来品牌声誉的提升,更直接关联订单获取、融资成本与产品溢价。

  在这一趋势下,为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积极将ESG理念融入其发展战略之中,积极推进GBA“电池护照”行动。

  国家新型储能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理事长、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会长陈寿表示:“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电池护照平台不仅是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合规的‘通行证’,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技术支撑。”

  据悉,欣旺达此次发布的电池护照平台,集供应链可信数据追溯、碳足迹与尽调评估算法、智能化电池护照生成、电池状态数据建模及跨境数据安全传输五大核心技术于一体,开发出八大功能模块。不仅满足外部法规与客户需求,还能有效实现ESG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中国电池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向产业数字化、生态绿色化、经营智能化、资源循环化及业务全球化方向迈进。

  进军欧洲,合规先行

  尽管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仍有博弈,但其电动化方向坚定不移。数据显示,欧洲电动车渗透率已从2018年的不足5%跃升至目前的约26%,成长速度显著。

  欧洲在能源转型与碳控制方面的前瞻性,使其成为全球电池企业竞相布局的战略要地。比较美国、东南亚与欧洲市场,有业内人士判断:“未来5-10年,还是欧洲市场。”

  近期,起亚欧洲公司(Kia Europe)在一辆EV3上开展“电芯级”电池护照公开试验。起亚表示,电池护照能够实现电池健康状态(SoH)的实时追踪、维修诊断的即时开展,以及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可追溯,并向车主、维修端和监管方开放查询。

  尽管起亚将其定义为初步研究,但企业已同步公布了明确的时间表:最晚于2027年2月前,为所有在欧洲销售的纯电与混动车型配备电池护照。

  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在逐年提升。因此,能否取得符合欧盟标准的“电池护照”,已成为中国企业能否持续进入欧洲市场的决定性门槛。

  盖世汽车了解到,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行业头部企业,在电池护照落地实践中展现出前瞻性布局。它们通过参与国际试点项目、优化供应链追溯体系、精准对接法规要求字段等关键行动,在电池护照合规进程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对电池护照的前瞻性布局,进一步印证了头部企业的战略远见。早在2023年,他就在公开场合呼吁行业建立电池护照体系,强调其对于保障供应链透明度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一在当时颇具超前性的判断,如今正迅速转化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与行动。

  去年底,GBA(全球电池联盟)公布了2024年“电池护照”试点项目结果,共有十个试点项目入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5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多个项目在列。

  从之前的行业倡议,到如今欣旺达发布实体平台、宁德时代等企业开展试点,中国电池产业链正集体为应对全球新规跑出“加速度”。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