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制造商:别再为更短续航收更高价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有着天壤之别。两者固然都是载人工具,但这就好比把柴火炉和电磁炉相比,或是将电报机与智能手机并列。

它们都能做饭、传信,但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差异巨大,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如今选择烹饪和沟通的方式。你能想象现代房车生活里,靠柴火炉取暖、还没有无线网络吗?
电动汽车正预示着一场类似的变革。电池和电机的优势本该彻底重塑我们对汽车的认知——因为很多时候,最基础的版本往往是最值的选择。
以新款日产聆风(Leaf)为例。2026款聆风目前起售价31,485美元,最大续航可达303英里。升级到中配版本,虽然能获得额外配置和更精致的轮毂,但价格更高、续航反而更短——35,725美元仅能买到288英里续航。我最近试驾的顶配Platinum+版本更是“价最高、续航最差”——40,486美元对应的续航仍为303英里。
这并非聆风独有的问题,而是普遍现象。特斯拉Model 3、福特Mustang Mach-E、现代IONIQ 5都存在类似情况:电动汽车价格越贵,续航反而越短。
我们喜爱的现代汽车配置——比如加热座椅、柔软皮革、大屏幕、车机互联——如今都成了“负担”。消费者还热衷于更大、更花哨的轮毂,这会显著降低整车续航。我们不仅要为这些额外配置花真金白银,最终拿到的电动汽车往往还更“拉胯”。
高价高性能电动汽车举步维艰,其实并不意外。车企陷入了一个无尽循环:增加动力会降低续航,这就需要更大的电池,而电池加大又会增加车重,进而需要更强的动力——最终价格飙升,却没有带来真正的性能提升。
这是一种看似不合理的逻辑,但如果车企有足够勇气利用技术,将局限视为机遇,就能让消费者和车迷双双受益。
高性能电动汽车不应执着于增加动力和加大电池,而应聚焦“做减法”——减小电池尺寸、降低车重、剔除不必要的配置。这样既能降低价格,又能提升驾驶乐趣。
科林·查普曼(莲花汽车创始人,以“轻量化”理念闻名)定会感到欣慰。
我们不仅要为额外配置花真金白银,最终拿到的电动汽车往往还更“拉胯”。
我试驾的这款日产聆风很有驾驶乐趣,是“慢车快开”的绝佳范例。时速50英里以下时加速迅猛,红灯起步能迅速窜出,驶出环岛时甚至能让轮胎发出啸叫。
柔软的悬挂和偏模糊的转向确实削弱了部分乐趣——毕竟它是一款家用跨界车——但它能提供那种低速、相对安全的日常驾驶愉悦感,而这种感觉正是很多人抱怨如今汽车所缺失的。
平价运动型轿车正在消失,销量也惨不忍睹。如今能买到的最便宜的运动型轿车是马自达MX-5(Miata),但它现在售价已达3万美元,而且实用性极差。曾经最热门的实用性能之选——大众高尔夫GTI,如今起售价也涨到了3.5万美元。
这可不是普通二十多岁的车迷能轻易承受的价格。
汽车价格本就高昂,且还在不断上涨。随着厂商建议零售价(MSRP)飙升,车贷期限也变得越来越长。当前出行成本如此之高,低价、短续航的电动汽车或许正是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解决方案。

如果日产能将这款3万美元聆风的电池容量减半,让续航降至150英里,精简到只保留核心配置,同时维持现有动力输出——214马力、261磅英尺扭矩——它会成为一款更出色、更便宜的电动汽车。
诚然,续航焦虑是真实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充电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但普通人每天的行驶里程不足50英里。如果能有更多电动汽车迎合这种生活方式,将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小的电池充电速度也会更快。
当前出行成本如此之高,低价、短续航的电动汽车或许正是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永远无法复制保时捷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的激情,也无法还原法拉利V12发动机的声浪——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随着平价运动型轿车逐渐消失,我们这些想要“便宜又好玩”车型的人,只能望而却步。
如今很多入门级轿车,搭配的都是声嘶力竭的自然吸气四缸发动机和毫无灵魂的无级变速箱(CVT)。电动汽车确实缺乏个性,聆风也不例外,但如果花的是自己的钱,我宁愿选择电动动力总成的强劲性能,也不要丰田卡罗拉那种单调的轰鸣。
车迷们还剩下什么其他选择呢?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