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访谈

本田曾对平价电动汽车寄予厚望 如今为何折戟沉沙

2025-11-07 09:21

几年前,为证明自身对电动汽车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本田全球CEO三柄敏宏在东京召集汽车媒体人士举办了一场现状说明会。他强调本田与通用汽车的合作是一大亮点,双方计划不仅基于通用当前的奥特能平台生产车辆,还将合作开发21世纪20年代后期的平价电动汽车基础架构。

本田曾对平价电动汽车寄予厚望 如今为何折戟沉沙

他还谈及本田的固态电池试点计划——这一创新领域具有潜在变革性,他认为本田有望在此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他暗示了扩大混合动力车型产量的潜在策略,尤其是针对美国市场的大型SUV和卡车。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些计划几乎均未落地。因此,当本田邀请我参加今年日本移动展期间的另一场此类会议时,我立刻应允前往。我带着诸多疑问赴约,也设法找到了一些答案。

通用合作为何告吹 电动汽车合作下一步何去何从?

2022年4月,本田与通用的50亿美元电动汽车合作正式启动。但不到一年半时间,双方便草草终止了合作,仅各自推出了一款基于换标策略、售价约5万美元的车型——讴歌ZDX(基于雪佛兰Blazer EV打造)和本田Prologue。目前ZDX已宣布停产。

对于合作破裂的原因,三柄敏宏的表述略显隐晦。“我们发现,即便携手合作,也很难在电动汽车领域制定出清晰、可行且能盈利的制胜策略。”他说道。

不过,他还是隐约透露了部分症结。本田向来以深耕研发、思维创新著称,或许并不愿意与通用合作(或屈从于通用)。“在技术层面,本田希望占据领先地位,”三柄敏宏表示,“理想情况下,若某项技术由本田研发,我们可以将其共享给其他车企,这才是最佳模式。”他补充称,本田仍愿意“探索与其他合作伙伴的不同合作方式”,但并未提及具体对象。

市场研究公司Telemetry的副总裁山姆·阿布埃尔萨米德也认同,本田与通用的合作或许从一开始就并不匹配。部分原因在于,两家公司都未能在新技术领域发挥出所谓的优势——本田在燃料电池方面的专长未能转化为实际成果,而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的溃败,也导致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进研发付诸东流。

本田曾对平价电动汽车寄予厚望 如今为何折戟沉沙

“我认为,本田也注意到了通用在奥特能平台软件层面面临的挑战,以及该平台过重的问题。他们很可能认为,凭借自身实力或与其他合作伙伴联手,能够打造出更优的解决方案。”阿布埃尔萨米德补充道。

本田已敲定的新合作伙伴之一是LG新能源,双方在俄亥俄州成立了合资企业。“LG是北美首家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厂商,”阿布埃尔萨米德指出,这种电池化学特性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且成本更低,具备潜在优势。“因此,本田以及 Stellantis、通用等其他合资伙伴,完全有可能利用部分磷酸铁锂电池产能,为旗下部分电动汽车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本田会为美国市场推出平价电动汽车吗?

三柄敏宏表示,降低电池成本是推出更多平价电动汽车的关键所在。尽管他提到本田目前正在考虑一系列潜在的技术和化学解决方案,但已不再宣称在某一特定方案中占据优势——这其中就包括该品牌曾寄予厚望、将其视为未来核心的固态电池。

“我们正在致力于提升所有电动汽车电池的容量,固态电池是其中的一部分,”三柄敏宏说,“目前该技术处于研发阶段,进展相当顺利,我们已建成一条试点生产线。但即便技术成熟,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要实现市场化应用,我们需要足够的产量来支撑这项投资。”他继续拖延时间,表示本田希望“在2030年左右”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产品。

即便如期实现,这也未必能成为本田的核心竞争优势。“所有车企都在研发固态电池,”阿布埃尔萨米德说,“本田仍在坚持不懈,但日产丰田等该领域的所有参与者也都在发力。”梅赛德斯-奔驰和Stellantis同样已向固态电池领域进军。

就短期推出平价电动汽车而言,本田似乎不仅在观望华盛顿当前的监管倒退态势,还在被动迎合。“目前的一大难题是电动汽车补贴已经取消,”三柄敏宏表示,“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我们认为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可能会推迟约五年。因此,当下推进任何相关计划都面临时机难题。”

事实上,三柄敏宏明确表示,本田至少要等到2026年末的中期选举后,才会就此类项目的推进做出进一步决定。“我们需要观察新一届政府在环境议题上的行动方向,”他说道,仿佛曾强烈反对清洁能源的特朗普政府,会在民主党主导的国会推动下发生重大转变。“这将对我们的电动汽车战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局势,再做出决策。”

无论是出于战略考量还是巧合,其他车企并未采取这种观望态度。他们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积极发力平价电动汽车市场。新款日产聆风、雪佛兰Equinox EV、雪佛兰Bolt的复产、现代宣布Ioniq 5降价9000美元、起亚计划推出EV3,以及福特与Slate即将推出的电动卡车,这些都是售价在3.5万美元以下(部分甚至低于3万美元)、具有吸引力的电动汽车范例。

“从本田已推出的电动产品来看,他们似乎并未聚焦于真正的平价市场,”阿布埃尔萨米德说,“其产品更多集中在中端市场,售价约5万至6万美元。我认为这一细分市场未来的竞争将最为激烈,因为该价位车型的消费者可能对税收抵免政策更为敏感。”

我在日本期间,本田发布了一款更小、更实惠的电动SUV——Alpha,将加入其纯电0系列产品线。这款车主要面向印度市场,该国目前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本田曾对平价电动汽车寄予厚望 如今为何折戟沉沙

关于如何降低这款车的成本,本田一如既往地守口如瓶。但阿布埃尔萨米德推测,可能的措施包括通过使用磷酸铁锂或镍锰钴电池降低电池成本,以及放弃部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如分区架构)——这些设备将用于其他0系列车型,转而采用“更多传统组件”。

当被问及本田是否计划将这款低价车型引入美国时,三柄敏宏的回应十分明确:“我们认为0系列Alpha的尺寸对于美国市场而言稍小,因此不打算在美国销售这款车。”尽管他表示公司“未来希望推出3万美元级别的电动汽车”,但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未提及将通过哪款产品落地。

相反,本田仍计划在本十年后期推出价格昂贵(且设计亮眼)的0系列轿车和SUV。“我们将按原计划推出0系列,”三柄敏宏说,“不过,初期产量可能会低于我们此前的预期。”

至少本田不会效仿Stellantis——在名义上的电动汽车中搭载燃油发动机,从而削弱电气化努力。当我就此询问时,三柄敏宏表示:“0系列是专为电动汽车设计的,因此没有为该系列搭载混合动力系统的计划。”

尽管本田不会将其可爱廉价的Super-One微型高性能电动汽车引入美国,但并未排除推出高性能电动汽车的可能性。“我认为高性能领域在赛车运动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基于电动汽车的跑车研发一直在推进,我们内部已打造了多款原型车。”三柄敏宏说。

他甚至提到,本田与阿斯顿·马丁合作参与即将到来的混合动力F1赛季,有望实现电动高性能技术的转化。“要在比赛中获胜,我们的动力单元必须具备出色的电动技术。这也是我们展示本田电气化技术的机会。”

不过,短期内不要指望本田会推出新款电动CRX。“鉴于当前电气化市场增速放缓,我们很难确定何时会将这类车型推向市场。”三柄敏宏说。

本田的电气化战略究竟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混合动力车型。

“我们正在制定扩大混合动力车型产量的战略,”三柄敏宏表示。第一步是全面升级本田的混合动力系统——配备更大容量的电池组,搭配效率更高的直列四缸和V6汽油发动机;对于SUV、卡车和轿车等大型车型,似乎还将配备后置电动机,以实现四轮驱动功能。三柄敏宏称,这一升级将在2027年前完成,并将带来双重益处:“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将降低20%,性能也将得到提升。”

三柄敏宏表示,本田希望到2030年,将全球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从目前的约80万辆提升至200万辆以上。当然,仅靠这一点,本田无法实现到2050年实现完全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北美市场整体而言,我们将至少维持当前的碳排放量水平,或在此基础上略有降低。”三柄敏宏说。他模糊地提到,生物燃料和碳捕获技术可能是潜在解决方案。

阿布埃尔萨米德对这一战略重点的长期可行性表示担忧,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本田选择将资源分散到多个不同领域——电动汽车、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他说,“当企业还需在短期内为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投入资金时,要推进长期的电动汽车研发工作,难度和挑战都会更大。”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短期内,这意味着本田与行业内其他部分企业一样,似乎正以本届政府对电气化的不合理反对为借口,逐步退出电动汽车领域。但考虑到中国等其他市场的压力,我认为从全球角度来看,这一做法并不符合长期商业利益。

随着美国车企为遵守总统政策,将电动汽车投资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转移至美国本土生产,我们的邻国可能会有动力与中国合作,以维持工厂运转和工人就业。“中国正在生产性价比极高的低价电动汽车,如果美国车企不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国最终将找到进入北美市场的途径。”阿布埃尔萨米德警告道。

此外,忽视全球范围内电气化的必然趋势,而去迎合一位反复无常、言辞刻薄的当权者的一时兴起,这绝非战略之举。阿布埃尔萨米德表示,如果美国不再生产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汽车,“美国将成为一座孤岛。我们将被困在世界其他地区都不愿购买的产品中,中国车企将从前后两方面夹击,而我们在国内外都将没有任何产品能与之抗衡。”

解决方案是什么?无视无意义的喧嚣,聚焦全局。“我认为,行业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忽视来自华盛顿的噪音,”阿布埃尔萨米德说,“显然,本届政府希望他们忽视电气化、忽视可持续发展、忽视气候变化。但世界其他地区并非如此,因此车企必须继续在这些领域大举投资。”

责任编辑:枯川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