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张德虎:安全思维推动质量革新
车质网、凯睿赛驰咨询于2024年联合推出了“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突出贡献人物”推选宣传活动(以下称推选宣传活动),旨在多维度展现管理者在重新定义、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应对质量挑战的新思路。2025年,推选宣传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行业交流与进步。本次访谈,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贾江伟,与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张德虎进行深度交流。双方围绕“如何将安全思维融入质量管理”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张德虎分享了他对于产品安全、全价值链质量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以推动长安福特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持续提升。
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贾江伟(左)深度对话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张德虎(右)
张德虎表示,长安福特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传承百年福特的品质造车经验,用 “全价值链体系” 筑牢品质根基,听取客户声音以驱动产品改进,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为长安福特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防优于补救,安全思维筑起生命堡垒
张德虎与汽车质量的故事,始于一场打破边界的“跨界”——在汽车行业深耕二十载的他,手中曾紧握安全管理与制造生产的“双钥匙”:16年安全领域的深耕,从基层安全员成长为安全总监,让他深刻洞悉“预防优于补救”的底层逻辑;2021年全面负责长安福特动力基地生产运营,又让他对汽车核心部件的质量管控有了“零距离”的认知和实践。2024年初,当他接过长安福特质量部总监的重任时,这份跨领域的职业履历,早已为他埋下了“不同视角的质量思维种子”。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风险,质量管理同样如此——防范胜于救灾,要在源头识别风险和管控风险。这份“向前管理”的思维,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复工复产中得以验证。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质量部总监张德虎
在谈到抗疫复工,张德虎仍神采飞扬。2020年疫情发生时,时任安全总监的他牵头公司防疫工作,在防疫政策制定、防疫物资准备、防疫措施落地、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指挥和协调。为避免员工感染疫情,在员工健康跟踪、食堂就餐方式、工厂消杀、通勤车辆管理等方面提前识别风险,建立严格的流程管控风险,正是因为有了前期风险的预判,在整个抗疫期间物资准备充分,措施执行到位,长安福特无一例感染,也是重庆市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受到当地政府和母公司的高度认可。
在谈到长安福特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张德虎表现得信心百倍,在用户安全方面,长安福特没有“性价比”,只有“必选项,秉承“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比如在产品用料方面,长安福特的车型采用1700兆帕冷萃马氏体钢,这种钢材属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军工级用料,从A柱一直延伸到C柱,整体抗压能力极强。此前杭州高速一辆蒙迪欧以120km/h撞击工程车,车主仅头部擦伤,事后淡定发朋友圈,并再次购买同款车型;另一辆蒙迪欧在云南高速跌落59米深沟,车身框架未变形,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正常工作,驾乘人员无大碍。这些举措都是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实实在在为预防风险作出的努力。
谈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其实,我想强调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老老实实地把车做好。我们不卷价格,只卷品质。无论是用材上的选择,研发阶段的严苛验证,投产过程中的层层把控,以及量产后的反复测试与检查,都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客户用的舒心,当客户在极端情况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的车辆还能守护他们的安全。”
“质同道和”构建全价值链质量管理生态
在张德虎的质量词典里,“大质量”是绝对的核心关键词——“以前大家觉得质量只是产品合格、符合标准,现在要做大质量,产品、服务、感知缺一不可,要让客户从选车、用车到售后,都能感受到我们对质量的敬畏“。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积极推动长安福特构建统一的、协同高效的质量战线,形成“质同道和”的全价值链质量管理体系,让质量意识像血液一样,渗透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每一个环节。
在供应商端,长安福特推行“命运共同体”式的深度合作:不将供应商视为单纯的“外部合作伙伴”,而是看作“生产现场的延伸”,基于福特百年造车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标准,帮助供应商共同制定质量控制规范。“不是简单地对供应商提要求、设门槛,而是主动帮他们提升质量管控能力,实现互利共赢。”他举例,在担任动力基地负责人的时候,某零件供应商出现批量质量问题,他主动协同相关部门到达供应商现场,与团队一起从工位布局、工艺流程、员工操作、变更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回顾和辅导,充分肯定供应商做得好的方面,鼓励他们主动暴露问题并针对性不断改善。通过团队的努力,该供应商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管控并形成质量改善的良性循环。后来张德虎在多种场合都说到,“供应商他们也想把质量做好,有时候他们需要质量改善切实的工具和方法,我们需要帮扶他们。
到了生产制造环节,“严苛测试和精准管控”成为长安福特的核心要求。他们以“零缺陷”为目标,将精密检测与智能工艺深度融合所有车辆。在上市前都要通过严苛的PASCAR耐久,三高(高海拔、高温、高寒)测试等,覆盖各种极端路况的验证,确保整车在极限环境下的安全品质。在长安福特的制造车间,生产时段蓝光扫描设备与视觉识别系统不间断运转,确保每一个焊接点的尺寸精度和强度;整车下线后,每台车不仅要经过福特全球标准的常规检测,还要接受福特客户产品审核(FCPA)抽检——由独立的团队每天抽取一定比例的车辆,以顾客的视角对下线车辆进行的全方位“体检”。通过这样系统性的质量保障,长安福特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VDS)主流车可靠性排名第一。
涂胶在线视觉监测
在市场质量环节,张德虎谈到,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质量口碑,长安福特完善和丰富了两个平台,一是快反平台,就是对于产品质量和客户声音的快速响应机制,以客户为中心要落实在行动上,他们广泛听取并真诚的对待顾客的用车体验和各种诉求,以客户满意的出发点协同组织内部快速行动;二是持续改善平台,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不仅要快速解决,更重要的是根据问题的产生原因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福特百年造车沉淀的问题规避系统(GPAC系统)是他们的预防问题的“秘密武器”——这里收录了福特全球所有工厂的造车经验教训,能让每一款新车在研发初期就规避历史质量问题,避免“重复踩坑“;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客户需求反向输入”机制:通过顾客推荐度(CNPS)调研、经销商的反馈、用户访谈等多个渠道,将客户声音和需求转化为精准的技术语言,传递给研发团队,在张德虎看来,研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客户需求为尺,量出每一处细节的优化空间”
布道与前行,以质量文化护航智能新能源未来
“质量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每一个长安福特人的事。”这是张德虎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推动质量文化落地的过程中,他认为不仅领导重视,更需要全员参与,要让我们的员工相信和信仰质量哲学,需要我们的员工一步一步进入持续改进的世界。为实现这一愿景,作为质量管理的牵头人,他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布道者”,他认为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质量价值观,在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新需求、新技术、新体验和产品出海的背景下,积极推动质量变革,不断优化质量运营体系,在各种场合传递和践行公司的质量价值观,营造浓烈的质量文化氛围,以客户的视角不断审视我们的工作,持续改进,把“以客户为中心”落到实处。
面对汽车行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未来,张德虎也在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新解法”。他坦言,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传统的诊断和检验手段已无法应对车辆使用多场景、故障隐蔽性强的挑战,“数字化、AI是质量管理的必然方向”。目前,长安福特已搭建起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类质量数据、车辆运行状态和客户声音进行全域扫描,通过关键词筛选、标签分类等方式快速识别潜在可能的质量风险和客户诉求,通过闭环的反馈机制实现问题的预警、控制和改善。
蓝光扫描设备
对于未来3-5年的汽车质量管理,张德虎认为在面对新技术和新体验的市场环境下,将面临诸多变化与挑战,质量管理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不能固守过去的经验,否则就会被淘汰。首先质量管理的目光要向外,不能仅看组织内部,要聚焦用户体验,要思考在客户心中如何确立品质的定位,什么样的品质才是客户喜欢的,随着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消费者对体验质量要求提高,企业需深入开展用户体验标准化研究,将用户体验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面提升用户的感知和满意度。其次是质量数据智能化,在智能化和数字化趋势下,企业应建立质量数据管理平台,集中管理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洞察,以识别质量风险并采取及时的改善行动;另外要特别关注供应商质量:零部件供应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车质量,完善的供应商管理至关重要,要建立供应商全面评估机制,筛选合格的合作伙伴,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透明化和可追溯性。最后一点就是汽车出海质量管理,未来中国汽车出海一定大有可为,长安福特也在积极布局产品出口,我们要研究目的地市场质量标准,建立系统的出口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外市场要求并赢得国外消费者喜欢。
而他自己,还有一个“布道”的心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奋斗: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内涵和外延;业务部门目标一致,高效协同,形成统一的质量战线;不断赋能我们的员工和合作伙伴;以向前管理做好质量风险的预防和闭环管理;面对问题,要严谨务实和主动担当;真诚对待客户声音,把客户当家人。在他看来,质量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个人都能站在客户视角思考并主动积极把工作质量做好。
从安全管理的“预防者”到质量战略的“推动者”,张德虎的每一步都是对“以客户为中心,以安全为基石”的不懈践行。他的探索,是长安福特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面对智能与新能源的澎湃趋势,张德虎与其团队正以坚定的步伐与开拓的思维,在品质道路上持续深耕。他们正持续为百年福特品牌在智电时代的本土化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进化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枯川
网友评论